常见传染病识别及预防.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副伤寒临床表现 副伤寒甲、乙型潜伏期一般8-10天,起病时有腹痛、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出现发热等伤寒临床表现。发热多呈弛张型,每日波动较大,热程较短,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较明显。皮疹出现较早、较多、较大、颜色较深。肠道病变较少而表浅,出血与穿孔少见。 伤寒、副伤寒预防 ①控制传染源:及早隔离、治疗患者。隔离期应至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天为止;亦可进行粪便培养,每5-7天一次,连续2次为阴性者方可解除隔离。②切断传播途径:为预防本病的关键性措施。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卫生宣教,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③保护易感者:通过接种伤寒Vi菌苗,可有效预防易感人群感染伤寒。 ?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夏秋季最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引起。痢疾杆菌从粪便排出,通过手、生活接触、苍蝇、食物和水,经口感染。 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 菌痢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可达一周,平均1~3天。起病较急,最初是发热、体温可高达38摄氏度以上,全身不适、乏力、腹痛、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泻,腹泻的次数一日几次至几十次不等,里急后重,严重者大便中有脓血。 根据病程和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慢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 细菌性痢疾预防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是一致的,因此预防措施也类似菌痢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①进行改厕,不使用敞开式便池,厕所远离生活用水水源。②清洁和保护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必须提供有效的氯化消毒,保证末梢水的余氯达到标准。防止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河水、池塘水、湖水等受到污染。家庭内的水缸应定期清洁与消毒。③严格卫生食品操作,生熟食分开。不提倡卫生条件难以保证的聚餐。病人和带菌者不能操作食品。④消灭苍蝇与蟑螂。⑤病人、恢复期患者、带菌者以及护理病人者注意个人卫生,强调饭前便后洗手。隔离治疗病人。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多见于夏秋季。家畜家禽为主要传染源,蚊类是主要传播媒介,人类普遍易感,成人多数呈隐性感染,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 流感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流感根据临床表现分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典型流感:急起畏寒高热,乏力,头痛,身痛,咽部干痛,可有鼻塞、流涕、喷嚏、干咳、鼻塞,咽部可见充血,肺部可闻干罗音。发热3~4日后热退,但上呼吸道症状及乏力可持续2周左右。轻型者症状轻,病程2~3日。 肺炎型流感:主要发生于老、幼体弱者,有剧咳、吐粘痰或血痰,气急发绀等症状,可伴发心力衰竭。胃肠型流感: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以腹泻、呕吐为特征。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病人应就地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 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曝晒。 药物预防:已有流行趋势的单位,对易感者可服用金刚烷胺或甲基金刚烷胺,或用病毒唑滴鼻,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此外,亦可采用中草药预防。 流感疫苗接种:常用的有裂解疫苗和灭活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急性期患者为唯一传染源,直接经呼吸道传播。 麻疹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约2周左右。 ①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合膜充血,2~3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称为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1~3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直至四肢;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可出现惊厥、抽搐、谵妄、猩红热样舌,重者肺部可闻湿罗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③恢复期:出疹高峰后,发热渐退,病情缓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隐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 病人体弱,有病,营养差,免疫力低或继发细菌感染等并发症可使麻疹病情加重。高热、谵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压之不退色者为出血性麻疹。 麻疹预防 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 1.管理传染源:对病人隔离期一般至出疹后5天,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 2.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①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可在流行期前1个月接种;易感者在接触病人后2天内接种麻疹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生;若于接触2天后接种,则预防效果下降,但可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症。②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

文档评论(0)

137****95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