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课下即时训练-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doc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课下即时训练-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表为“2004年和2014年青海省各市(自治州)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的年均增长率(%)对比表”。读表,回答1~2题。 时间 增长率 西宁市 海东市 海北州 海南州 黄南州 果洛州 玉树州 海西州 2004年 人口城镇化 0.81 1.18 -0.2 0.36 1.42 0.5 2.93 -0.36 产业城镇化 0.75 1.36 2.21 0.79 -1.16 3.66 -4.13 0.49 2014年 人口城镇化 13.91 41.24 2.06 1.37 8.05 1.54 5.81 12.69 产业城镇化 0.1 2.08 0.84 1.02 0.05 1.18 5.88 -0.47 1.有关青海省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增长率,叙述正确的是(  ) A.200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 B.2004年产业城镇化均滞后于人口城镇化 C.201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 D.2014年产业城镇化总体超前人口城镇化 2.青海省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协调程度反映了(  ) A.2004年海北州、果洛州和海西州属于人口超前型 B.2004年西宁市、黄南州和玉树州属于产业超前型 C.2014年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都不协调 D.2004年至2014年玉树州由不协调型转为协调型 解析:第1题,200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小于产业城镇化,A错;2004年海东市、海北州、海南州和果洛州、海西州产业城镇化平均增长率高于人口城镇化,B错;201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平均增长率,C对,D错。故选C。第2题,2004年海北州、海西州人口城镇化呈负值,且低于产业城镇化,说明人口城镇化水平降低,A错;2004年西宁市人口城镇化高于产业城镇化平均增长率,但总体差别不大,区域发展较协调;黄南州和玉树州人口城镇化高于产业城镇化属于人口超前型,B错;2014年玉树州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相差小,区域发展较协调,C错; 2004年玉树州人口城镇化高于产业城镇化平均增长率,2014年玉树州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相差小,区域发展较协调,2004年至2014年玉树州由不协调型转为协调型,D对。故选D。 答案:1.C 2.D 中三角城市群涵盖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群。读中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回答3~4题。 3.促进中三角城市群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提高二、三产业比重 ③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 ④加强环境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中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承接了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产业转移,这给长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B.加重了资源紧张的状况 C.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 D.加剧了严重的环境压力 解析:第3题,加大科技投入,升级原有产业,加强环境管理,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而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可能会加重环境污染。故选C。第4题,中三角城市群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缓解了长三角资源紧张状况和环境压力,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可能使长三角就业机会减少。故选C。 答案:3.C 4.C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目前,甘肃省加快“一村一品”发展,力争在全省形成一批“一村一品”的经济强村、产业强镇。据此完成5~7题。 5.甘肃省发展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人口分布稀疏,土地面积辽阔 B.“一带一路”要地,对内对外联系通畅 C.农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 D.地跨多个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环境复杂多样 6.为了促进“一村一品”建设,全省各地应首先做到(  ) A.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优势主导产业 B.扬长避短,合理布局特色高附加值产业 C.重视经济效益,推动第二、三产业发展 D.拓宽产业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就业率 7.“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规模化、专业化、自动化生产,品牌化经营 B.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良种化、水利化发展 C.生产要素集中投入,土地生产潜力得到发挥 D.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保障美丽乡村战略实施 解析:第5题,甘肃省地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等,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有山地高原与平坦的河西走廊,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各乡镇可以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故选D。第6题,促进“一村一品”建设,各地应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地方特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