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槐树移民家谱二
1.蒙阴北楼村赵氏家谱(山东)
“按明初洪武之世,迁山西之民于山左青兖诸邑,十室而九,吾赵氏祖,创居蒙之北楼村,适
于其时意者来之洪洞之说,理惑然欤。 ”(续修谱叙“ ”之一 ) 相传于元明之际,自外省来蒙有兄“
弟三人,长居邑西乡,次迁博山,三居北楼村,即我始祖,立有谱碑志。迨明中叶,有海龙
寨之难,世传都付焚,如仅遗叔侄二人,不绝如缕矣 ! ”叔名为 “暹 ”,侄名为 “纯 ”。暹系南支
族,纯系北支族,据玉书祖谱碑序注明,暹与纯系堂叔侄。暹祖碑系嘉靖二十八年 (公元
1549 年 )立,纯祖碑系崇祯八年 (公元 1635 年)立。惟有园头碑载:赵三公,妣李氏,奉祀男:
长潭,次济。下志:山东青州府蒙阴县安平乡长山社北楼村 ( 续修谱续之三“ ”)。暹祖曾被举
授义官,县境一时向化乡里,颂德久而不衰。 “吾祖创居北楼村,盖自元明鼎革时。乡党避难
海龙山,共推吾祖为寨尊,联束防御一方,赖以安全,则其才德之出众概可知矣。 ”(旧谱碑
序之一 ) 暹“ ”祖,配孙氏,子四:长讳 “儒 ”;次讳 “伟 ”;三讳 “侃 ”;四讳 “信 ”。 “纯 ”祖,配张
氏,子三:长讳 “保 ”;次讳 “俭 ”;三讳 “价 ”。现存《赵氏支谱》,共有六册,其中 “射 ”、 “御 ”、
“书 ”三册为 “暹 ”祖后代; “礼 ”、 “乐 ”二分册为 “纯 ”祖后代 ( 乐“ ”分册首起九世 “作谋 ”,为 “价 ”的
四代孙 ) ; “数 ”分册为张庄一支,其始祖和北楼的始祖为兄弟。 “数 ”分册还说: “至于薄板台
与颜神镇,明知同宗,但世远年湮,一时未能联合。 ”现在,散居蒙阴县境和迁往外省者就难
以计数了。山东省蒙阴县巨山乡里仁庄的赵氏家族和河南省新安县仓头乡横山村赵坡的赵氏
家族都是 “纯 ”祖的后代。 “纯 ”祖的三个儿子中,长子 “保 ”,失叙;三子 “价 ”,有一儿子,名
为 “子曰 ”失叙。二子 “俭 ”,提叙。因此,我们都是五世 “俭 ”(纯“”祖二子 ) 的后代。到十世 “富 ”
祖 “由北楼迁居里仁庄 ”。十六世祖玉中,配张氏,携子迁居河南府,就是河南省新安县仓头
乡横山村赵坡一支。行辈字为 “培家立传久,遵圣锡鸿材,鸣升钦汉树,焕在镇源桢,为增钟
汝秉,列执巨衍荣。 ”已传二十一世 …… 中华民国三年修,十四世孙赵家琛谱叙。
2.巩义芝田益家窝村赵氏家谱序(河南)
“始祖赵信忠自今已传二十一世。吾始祖从明朝初年,约公元一三六八年,自山西省洪洞县迁
至河南,从居之时,兼同族者众,西平一门,祥府一门,大抵皆一族同来,星罗棋布,置于
中原者也。虽相居非一土,相延数百人,乃一宗分派,不可以其久而忽之也。惟吾始祖讳信
忠,卜居巩县,从征有功,授总旗帜,诰封指挥锦衣指挥将军。二世仁祖,指挥将军,义祖
袭总旗帜,屡有奇功。明末子孙在京,尚有千户,赵永康也,今不可考矣。礼祖传至明中,
祖为庆阳节推,迎祖赐进士出身,官拜佥事,或为经略,或为知县,或为少尹,州目之不同,
惟时户大丁多,祖宗事业,彪炳当年,迄今家传户诵,谁不习闻 ……”。清康熙三十年,赵加
忠谱序。
3.巩义回郭镇赵氏家谱序(河南)
“始祖赵成,授阶明威将军,于洪武初年 (公元 1368 年 ) 自山西洪洞县迁自巩县,二世祖福、
真、英、忠,福任南京孝陵卫千户,已传二十三世 ……”。大清乾隆三十一年修,十一世赵琳
序文。
4.巩义回郭镇中宫底村赵氏家谱(河南)
“迁居始祖赵坤,自明朝永乐八年 (公元 1410 年) 由山西省洪洞县徙至河南偃师县岳滩。到二
世祖邦彦、邦宰、邦臣三兄弟,因伊洛发大水所迫,又徙至中宫底村至今。安居后,先祖勤
劳耕读,人口绵延发展,五至九世间,曾先后出现生员、武生、监生数十人。为弘扬我赵氏
家族之美德以勉我后代子孙,十世祖金台会同族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