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微专题十一 水利工程建设的评价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54页
[基础自查]
1.可行性评价
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下面从有利方面分析如下。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条件和工程条件。
自然条件
具体内容
资源条件
(水能丰富程度)
落差大,水能丰富
流量大,水能丰富
工程条件
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
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2.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可从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评价。有利方面侧重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利方面侧重于对环境和社会方面的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防洪、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方法技巧] 水利工程建设的评价方法
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又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实例分析——以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为例:
(1)积极的影响: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
(2)消极的影响: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考法体验]
1.灵渠,古称秦凿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图中陡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壅高水位,蓄水通航,设陡距离近的约60米,远的2千米。水涵,设于堤内,块石砌筑,用于放水灌溉。读灵渠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从小天平将湘江水引入南渠,又在泄水天平回到湘江,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能反映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B.回补湘江水量
C.灌溉南渠与湘江之间小部分农田
D.主要防止南渠泥沙淤积问题
(2)灵渠北渠和湘江同向流动,很多人觉得北渠完全可以不修,直接利用湘江古河道,对其功能解释合理的是( )
A.主要是为了灌溉北渠周围的大部分农田而修建
B.中国古代为讲究对称性而修建,反映中国古代工程设计中的艺术灵感
C.降低坡度,减缓流速,利于行船
D.战时备用通道,防止湘江航道太繁忙而修建
(3)图中北陡与湾陡之间的坡度变化为K,湾陡与晒禾陡之间坡度变化为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K=T B.KT
C.KT D.无法判断
解析:第(1)题,泄水天平主要功能是泄水,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进水太多的问题;也说明湘江进入南渠的水量不稳定,可能在某些季节或年份来水量太大,为减轻南渠洪水压力而要泄水。而河流水量补给水源为降水,则能体现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A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灵渠初期最主要的功能是运输,则A、B错误;同时北渠与湘江故道相比,可推测北渠因更弯曲而长度更长、流速更慢,而利于行船,故C正确。第(3)题,由材料可知,图中陡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壅高水位,蓄水通航,因此陡就是今天的船闸;为减小河段落差,保证行船安全,坡度变化大的河段设陡距离较近,而坡度小的河段设陡距离较远。图中北陡与湾陡之间的距离比湾陡与晒禾陡之间的距离小,故KT。
答案:(1)A (2)C (3)C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碧湖镇堰头村,是该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目前还在使用中。整个系统由拱形大坝、通济闸、石函、水渠、分水闸及湖塘等组成,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干渠始于拦水大坝北端的通济闸,干渠上分凿出大小支渠、毛渠321条,蜿蜒穿越整个碧湖平原,还配以众多的湖、塘、水泊与支、毛渠相通,使平原上的农田得以旱涝保收。通济堰上建造有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让泉坑溪溪水从桥面上通过,渠水从桥下穿流,两者互不相扰,使渠水畅通无阻,不需年年疏导,充分显示了当时设计、建筑的高超水平。
(1)简述通济堰干渠设计的优点。
(2)分析通济堰上建造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的原因。
(3)该工程建设时除分凿支渠、毛渠外,还配以众多的湖、塘、水泊与支、毛渠相通。分析其主要作用。
(4)指出通济堰对发展当地农业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1届高考英语词汇串记与阅读训练(八)-含答案.doc
- 2021届高考英语词汇串记与阅读训练(九)-含答案.doc
- 2021届高考英语词汇串记与阅读训练(六)-含答案.doc
- 2021届高考英语词汇串记与阅读训练(七)-含答案.doc
- 2021届高考英语词汇串记与阅读训练(三)-含答案.doc
- 2021届高考英语词汇串记与阅读训练(十)-含答案.doc
- 2021届高考英语词汇串记与阅读训练(十二)-含答案.doc
- 2021届高考英语词汇串记与阅读训练(十三)-含答案.doc
- 2021届高考英语词汇串记与阅读训练(十四)-含答案.doc
- 2021届高考英语词汇串记与阅读训练(十五)-含答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