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人设崩塌”事件的传播学解读和反思
当今,“人设”作为一种标签化印象管理被广泛使用,“人设崩塌”这种相伴而生的概念也随之走进大众视野。公众人物以“人设营销”获得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由于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信息窥探和即时审判,从走上神坛到跌入谷底的“人设崩塌”事件可谓屡见不鲜。本文立足传播学视角,剖析人设的成因和进行人设崩塌的反思,并针对如何规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见解和思考。
一、人设的由来和其在消费社会的成因
“人设”即“人物设定”,原本来自动漫领域,用以给影视作品虚拟角色的调性圈定范围和框定轨道,包括整体造型、身材比例、外貌特征、個性特点等。然而近年来它却变成一个网络热词高频地出现,尤其是对偶像明星和公众人物。它并不只是昙花一现的短暂流行,使用的方式和语境已逐渐被固定化并向日常用语转变。普通大众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构建“人设”,将其运用于社会评价与网络互动中,涉及社会性声望的预期与调节。可以说,人设是一种有目的性的人为塑造自我形象。
当下大众视野中的“人设”,本质是一种象征性符号,并暗含着消费主义的逻辑。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消费社会,而符号消费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并将消费定义为 “一种操纵符号的系统性行为”。不断迭代的消费社会中,逐渐从物的消费发展到符号的消费,“人设”可以说是以物的符号化为背景而形成的一种特定产物。它在庞大符号系统中存在,且把个体“降维”处理成小小标签,因此成为速食文化氛围中行之有效的沟通代码。人们表达自我和认知他人的时候,都可以利用“人设”达到目的,但另一方面它也如同没有深度的文本,构建出“单向度的人”,令主体本该拥有的立体化和多面性大大被削弱。
二、人设根据语境有哪些不同的表意方式
人设有着不同的表意方式,总的来说, 人设符号常常是根据其语境来进行编码的, 根据韩礼德的“情境语境”分类法, “人设”的语境编码形式也可分为3个类别。
(一)指示意义编码
指示意义编码相对是最简单的表意方式,指的是人设被人物的基本类别诸如职业、年龄、背景、学历等身份符号所标签化,形成类似“临时工”、“95后”、“凤凰男”、“顶级学霸”等人设。有的是直接说明身份,有的是直白运用比喻,共同点是都非常直接,集中代表一大类人群,对特定语境依赖相对小。
(二)组篇意义编码
组篇意义编码是根据人物的传播符号特征来表达人设的。如“傻白甜”“犀利哥”“佛系青年”“人间水蜜桃”“隐形贫困人口”等,大众对所传播的人物符号产生兴趣,并用这类形象或物体指代某类人。组篇意义编码比指示意义编码有了更高的辨识度,指代范围也小得多,使人物的某种特征更加鲜明。
(三)人际意义编码
人际意义编码更多针对知名人士,只有名人的人际关系符号才能引发持续关注,因此这类人设也成为宣传形象的营销利器,如“夫妻情深恩爱CP”“热衷公益爱心姐姐”“传播正能量励志男神”等。一旦编码对象出现出轨、诈捐、吸毒等颠覆事件被曝光,会瞬间摧毁以往的良好人设,可谓最具 “反转”效应。
三、为什么当今“立人设”蔚然成风
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率先提出“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交往本身就是戏剧舞台,每个人都会在别人面前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人们会使用一些策略来装点形象,从而去影响在他人心目中的看法。”他还借用戏剧表演的术语,将整个社会生活比作一场盛大的演出,提出了著名的“拟剧理论”,将社会交往的地方划分为两个领域:分别是「前台」和「后台」。在前台,人们努力迎合社会预判,拼命做一个好演员,演出期间还会使用诸多“设备”,如表演者的外表、形象、举止等等,比如律师会竭力维护西装革履的精英外表。当然,表演者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处在“社会性自我”的约束中,他们也会来到「后台」,将自己与观众席隔离起来,袒露他们的“人性化自我”。
互联网时代,给每个人提供了十分方便快捷的「前台」,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选择套路化地扮演自己,“人设”即“角色”。个体在大众面前总会有意无意地设计筹划行为方式,塑造一个于别人眼中的自我,呈现一种顺应大众喜好的身份,并期待他人给予预期中的回应,由此来强化自己的个性特征,以符合外界对自己的情境预期。一方面,对于输出者而言,人设是自身社交形象的塑造,它可以让你不断收获社交货币,最终获得社会归属感和身份优越感。另一方面,对于接受者来说,在这个速食化碎片化的时代,面对复杂人性大家普遍缺乏时间和耐心以及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去解读他人,从而总是习惯将人降维打击成扁平的人设以方便分拣归类。
四、人设表演的自我差异投射着身份认同和焦虑
美国心理学家希金斯提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小学英语3a-5a单词表(2015).doc VIP
- 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1.docx VIP
- 2025年职业卫生评价考试真题二十 .pdf VIP
- 2025年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全血和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ppt VIP
- 软件系统安全保障方案.docx VIP
- 2025年云南省中考地理试卷(含解析).pdf
- 四川省拟任县处级试题 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题.doc VIP
- CECS 349-2013 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应用技术规程.docx
- 茶皂素杀螺活性及对3种水生生物的安全性.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