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画意清秋,诗情南中 —— 大余县南安中学成功举办首届清秋
诗词大会
清秋詩词女会2017年
清秋詩词女会
2017年12月1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高气爽,正是吟诵诗词,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传统的大好时节。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 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016和2017两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收到亿万观 众热捧,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诗词热”,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华 传统诗词的意蕴内涵以及时代价值。
为进一步创新南安中学德育工作,我校以中华古典诗词为切入
点,结合县教育局《中华经典颂写讲活动方案》,于 12月1日星期
五下午在求真楼录播教室举行了南安中学首届 “清秋诗词大会”。
决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问答环节,每名选手回答六个题 目,其中前三个题目为基础题,内容选自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课内古诗 词,题目形式分别为对句、填字以及诗(词)句识别;后三题分别为 纠错题、文学常识题以及国学题,均为课外内容。
本次活动分初赛和决赛两部分,初赛由初二年级各班在教室内举 行,选拔出诗词积累和文学素养俱佳的同学参加决赛。
决赛有初二年级23各班共计24名选手参加,曾祥锋校长作为特
邀嘉宾出席,学校工会主席赖慎鸿、副校长曾宪龙以及教科处副主任
李晓琼等13名语文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每位选手回答完毕后,点评嘉宾便对选手的表现以及题目的难易 进行简短的点评,尽管时间短,但评委们字字珠玑的言语,给选手和 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讲到“城阙辅三秦,烽(风)烟望五津” 这一纠错题时,赖慎鸿主席这样给学生们解释:“烽烟是运用了借代 的手法,在古代一般指战争。因为一旦有外敌入侵,边境上的烽火台 便会燃起烽烟。而这里的风烟,则是指岷江上的水雾之气迷茫,五津 便是岷江旁的五个渡口。这样去理解, ‘风烟’便不会误记为‘烽
烟’了。”经过点评嘉宾的一番讲解,台上的选手和台下的观众都恍
然大悟。
决赛最为精彩的要属第二环节的飞花令。 经过第一环节的问答竞
赛,场上出现了 6名同分的选手,经过点评嘉宾商讨决定采用三人制 飞花令决出两名优胜者进入接下来的环节
两轮三人制飞花令后,成功晋级 12强的选手诞生了,他们分别 是:初二1班朱芷睿、初二3班沈宁和卢致轩、初二6班王芷盈、初 二8班黄欣悦、初二9班游敏、初二11班柏玲、初二12班钟园、初 二13班罗寿延、初二21班梁盈、初二22班赖可以及初二23班朱子 昱。
接下来的二人制飞花令漫长而又精彩,尤以 “月”字最为精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 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选手们你来我往,对起诗 句来显得有条不紊,还处处留心,急中生智。比如李白这首《静夜思》, 有两处含“月”字,生怕对手得了便宜,便一口气诵完全篇,不可谓 不机智。
两轮飞花令过后,三名选手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到了最终轮争夺
冠亚季军。他们是初二1班朱芷睿、初二11班柏玲和初二21班梁盈 最终轮在一种紧张而和缓的气氛中开始了, 紧张是因为这是三位南中 诗词达人一较高下的时刻,和缓又是因为三位选手均是满腹经纶, 显 得自信从容。
最终,梁盈技高一筹,夺得大会冠军,朱芷睿和柏玲分获亚军和季军。
通过此次活动,不少同学从问答环节中找到了自身诗词积累和文 学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对中华古典诗词的兴趣极大地增强, 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养成高度的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的决心和信念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