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技法点拨.ppt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断句技法点拨 授课教师:潘淑芳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一、概念介绍:什么叫断句? 标点符号从1920年才在我国施行。此前因无标点,断句又有差别,会产生不少岐意甚至纠纷。请看: 二、实例感知 1.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产应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产应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产应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2.(财主聘先生)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3.(独幕剧)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仆人:“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主人:“下雨天,留客天,留人?(自忖后)——不留!” 客人(反叽):“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摇头作欲走状) 主人(无可奈何):“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4.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脍炙人口,长期以来为后人传诵。既是七言诗,不点标点,也当吟诵无误。后人却大刀阔斧,重新断句遂生以下六种变化: (1)变为词二首:   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变为散文小品   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变为短剧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变为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幕启)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三、技法指导 (一)借助名词断句   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 如:  湖 阳 公 主 新 寡 帝 与 共 论 朝 臣 微 观 其 意 / / 句中共有三个名词:湖阳公主,帝,朝臣。 意思是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想要了解她本人的意思。 小 鸟 时 来 啄 食 人 至 不 去 三 五 之 夜 明 月 半 墙 桂 影 斑 驳 风 移 影 动 珊 珊 可 爱 然 予 居 于 此 多 可 喜 亦 多 可 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类别 常见代词举例 人 称 代 词 第一人称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 第二人称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 公、阁下、陛下、足下 第三人称 之、其、彼 无指代词 或、莫 疑问代词 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 指示代词 此、是、斯、兹、夫 文言文中,除名词之外,代词也常在文中作主语。 (二)借助动词断句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如: 沛 公 曰 孰 与 君 少 长 良 曰 长 于 臣 沛 公 曰 君 为 我 呼 入 吾 得 兄 事 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