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实词虚词实 词类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单音节词偏义复词同义复词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下面的“回”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它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 ”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同”: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例:在现在课本中a本来写作b,则a为通假字1、形声字的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召有司案图”中“案”通“按”:审察,察看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拜送书于庭”中“庭”通“廷”:朝廷3、声旁相同的形声字相互替代“昂其直,居为奇货”中“直”通“值”:价值4、读音相同相近的字互相代替“或师焉,或不焉”中“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类活用1、名词——动词2、形容词——动词3、动词、形容词——名词4、名词——状语5、使动用法6、意动用法(“以......为......”、“认为......是......”、“把......当作”)7、为动用法(“为......”)19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一、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2、指示代词,这,此。均之二策,宁许以之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动词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三)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4、放在倒置的定于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无实在意义。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二、其(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师说》)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含复数)”。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并自为其名。(《伤仲永》)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赤壁之战》)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二)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三)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三、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者“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二)通“尔”,作代词,第二人称,“你的”;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四、则(一)连词1、表顺承关系,在时间上所链接的两项前后相承。可译为“就”“才”等。2、表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3、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4、表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政治周考测试八答案.docx
- 政治周考测试八.docx
- 政治学科直播课程安排.doc
-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练习题.doc
- 政治测试1答案.docx
- 政治测试1试卷.doc
- 政治测试题(企业与经营者).doc
- 政治生活23、4提纲.docx
- 政治生活第二单元试题.docx
- 政治生活第一课提纲.docx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