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芙蓉区朝阳二村小学 龙辉霞 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原则。 1、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觉得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做到有的放矢,首先必须弄清楚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乐提出了以下 9 条原则为判断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对现实具有敏锐的知觉; ②自发而又依赖人;③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大自然;④在所处的环境中能保持独立和宁静;⑤注意基本哲学和道德的理论;⑥对于最平常的事物,都能经常保持兴趣; ⑦能与人建立浓厚的友谊; ⑧具有真正的民主态度、创造观念和幽默感;⑨能承受欢乐和忧伤的考验。 2、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促进健康发展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 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切手段的措施的采用,必须首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这一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时不能采用消极的方法,即不能因心理素质的培养给学生带来身心痛苦的损伤。如:不能采用“穿小鞋” 、证人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能用冷落、讥讽等粗鲁言行来“激将” ,以激发其斗志等。 (2) 自觉与强制性结合原则 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依靠学生身体力行的练习来实现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必须依靠学生的自觉配合才 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学生整个心理状态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为体育教学本身, 它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 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有需要一定的纪律作约束。因此,在体育教 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坚持自觉自愿与强制性相结合的原 则。 (3) 结合运动项目进行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 不同的运动项目,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侧重点不同。例如:通过长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各种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协作的心理品质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出其存在的不足,运用不同的方法及项目进行重点培养。 (4) 持之以恒,长期培养的原则 学生整个心理状态的改善,绝不是一次训练或一次课所能完成 的。对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体育教师, 只有把培养学生心理品质作为每次课的任务之一, 长期坚持,才有可 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 1、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从有关研究中发现, 学生普遍存在体育基本知识贫乏, 锻炼方法单一,体育兴趣不大,对体育的作用认识不足等问题。大部分学生只 知道体育对体质的影响, 对于体育对心理的影响, 则知之甚少。因此,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改变“体育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运动”这一传统观念。弄清楚体育 与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心理素质服务。 2、加强教改,调整模式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单凭每周 2 课时的体育课, 是很难取得预 期效果的。必须家里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体育竞赛 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3、精心培养,加大比重 传统体育鉴赏的内容包括有:篮球、排球、田径、体操、足球、 武术等,上述教学内容注重的是技术教学, 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 养与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学 中,教师要精心备课, 有针对性地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与方法 渗透到体育技术教学当中去, 把心理素质的培养纳入到体育教学的任 务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5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