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通感”的美学.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其中可免费阅读1页,需付费100金币后方可阅读剩余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中通感的美学古诗中的通感透出的美学价值通感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法通感现象是有心理依据的一般情况下人们的五官各司其职但是人的大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对某一事物感觉十分强烈之时大脑皮层就会产生感觉神经的相互沟通使人超越某种感觉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另一种感觉印象这是通感的生理基础正如高尔基所说你一面读一面想象色彩气味声音感觉非常鲜明地想象这一切在一首诗里体味活的形象高尔基论文学续集通感的手法古而有之最早提出我国诗歌中存在通感修辞手法的是钱钟书先生他的通感就是论析这一修辞

古诗中 “通感”的美学 古诗中的“通感”透出的美学价值 “通感”又叫“联觉”,是把视 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法。通感现象是有心 理依据的。一般情况下,人们的五官各司其职,但是人的大脑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在对某一事物感觉十分强烈之时,大脑皮层就会产生感觉神经的 相互沟通,使人超越某种感觉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另一种感觉印象,这是 通感的生理基础。正如高尔基所说:“你一面读,一面想象色彩、气味、 声音、感觉,非常鲜明地想象这一切,在一首诗里体味活的形象。”(高 尔基《论文学续集》)。 通感的手法,古而有之。最早提出我国诗歌中存在通感修辞手法的是 钱钟书先生。他的《通感》就是论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