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docx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 合作学习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也是我国数学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它既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也是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那么,如何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应该深思的, 本文以生动的教学案例和活动反思粗浅地阐述笔者的一些观点。 开展分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好两大问题, 一是如何分组?二是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课型应采用何种方式开展合作教学?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组方式及其适用的课型及案例。 1.异质组 该分组方式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 有着合理的差异,构建合作小组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 “组内 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 “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 条件。以对 45 名学生班级进行分组为例,首先选出 9 名学习成绩好,具有号召 力、决断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担任组长; 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 从高 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组员( 4 人),依次编号( A,B,C,D ),然后按下表分别 分到 9 个小组中去: 依照学业成绩和 小组序号 能力水平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 ◎A 2 ◎ A 3 ◎A 4 ◎ A 5 ◎ A 6 ◎A 7 ◎A 8 ◎A 9 ◎ A 10 ◎ B 11 ◎B 1 12 ◎B 13 ◎B 14 ◎ B 15 ◎ B 16 ◎B 17 ◎B 18 ◎B 19 ◎C 20 ◎C 21 ◎C 22 ◎ C 23 ◎ C 24 ◎C 25 ◎C 26 ◎C 27 ◎ C 28 ◎ D 29 ◎D 30 ◎D 31 ◎D 32 ◎ D 33 ◎ D 34 ◎D 35 ◎ D 36 ◎D 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 又便于教 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 促 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案例:在人教选修 2-2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的第一课时“变化率问题” 中教材给出了“高台跳水”问题。我设计了如下“有挑战性”的学案: f( x ) = 4.9 ?x 2 + 6.5 ?x + 10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 h( 单位: m) 12 与 起 跳 后 的 时 间 t ( 单 位 : s ) 存 在 函 数 关 系 h( t )= 10 -4.9 t 2+6.5 t +10 (t [0,2.24] ). 求运动员在 2 秒时的瞬时速度。 8 探究( 1):直观判断:起跳后,运动员的瞬时速度是如何变化 6 的?物理中有关瞬时速度有什么计算公式? 4 探究( 2):用平均速度探究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2 借助计算器完成下表(空白处的区间端点可自己确定) : 5 2 t t1 ,t 2 t t2 t1 h h t 2 h t1 平均 v h 瞬时 v2 瞬时 v1 t t [0 ,0.5 ] 6.5m/s 1.59m/s t 0, 65 6.5m/s -6.5m/s 49 t [ , 2 ] / -13.1m/s t [ 2 , ] -13.1m/s / t [2 ,2+ t ] -13.1m/s / t [ 2- t ,2 ] / -13.1m/s 探究( 2):根据你的计算,运动员的运动状态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合适吗?为什么? 探究( 3):你能用平均速度估计运动员在起跳后 2 秒时的瞬时速度吗? 探究( 4):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为什么? 探究( 5):函数的瞬时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高台跳水”为案例,围绕着“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和 “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瞬时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两条主线开展探究。由于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而且完成探究又需要一定的数学、 物理基础且难度呈梯级递增, 因此在课内独立完成学案有较大困难。更何况实现 “体验逼近” 这一目标又需要多组不同的实验数据才能得以体现的,这就非常有必要开展“异质组”合作探究。 具体操作: 将“异质组”成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完成表格中的 1-2 行、2-3行和 3-4 行。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工合作开展新知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过 程,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有自己的一份智慧与自主构建蕴涵其中, 不仅有利于对 新知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还给出了研究此类问题的思想方法。 2.同质组 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组成的同质学习团队,即“组内同质、 组间异质”。它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4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