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外戏剧史发展脉络.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中外戏剧史发展脉络 三大古老的剧种:古希腊古罗马戏剧,古梵剧,中国戏曲 古希腊古罗马戏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分为悲剧和喜剧。三大悲剧剧作家埃 斯库罗斯,索福克罗斯和欧里庇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鸟》 《阿卡耐人》 《财神》等 古罗马戏剧 喜剧剧作家普拉图斯 《婆母》《司卡班的诡计》 《两兄弟》 泰伦斯 悲剧 剧作家 塞内加《美狄亚》 古梵剧:首陀罗迦《小泥车》迦梨陀娑《沙恭达罗》 中国戏曲: 先秦——萌芽期如 “傩戏 ”; 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 ”(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 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 “踏摇娘 ”等《诗经》里的 “颂”,《楚辞》里 的“九歌 ”,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唐代中后期 ——形成期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 音乐舞蹈 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 宋金——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 “院本”和讲唱形式的 “诸宫调 ”,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 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2] 元代 ——成熟期 到了元代, “杂剧 ”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 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 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 、马致 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 期。 明清 ——繁荣期 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 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 种新兴的戏剧形式。 温州是它的发祥地) 。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 它不受四 折的限制,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 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 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 戏剧性,曾被誉为 “南戏中兴之祖 ”。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 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 《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作品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 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 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 社会意义的。 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 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直到今天, “闺 塾”、 “惊梦 ”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 [2]16 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 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 、《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 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 [10] 明末清初的作品 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地方戏,主 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 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 “同光十三绝 ”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 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 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10] 近代 ——革新期 现代 ——争辉期 元代戏剧 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 “四折一楔 ”构成。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 做文章讲究起承传合一样。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 于后来的 “序幕 ”。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 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 每一折由 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 扮演女主角的正旦演唱。 这种 “一人主唱 ”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 酣畅淋 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念白部分受参军戏传统的影响,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 默趣味。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来,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的 艺术成熟和完善。 [13-14] 明代戏剧 由于传奇这种戏剧样式一直延续至清代,故又被人习惯地称作明清传奇。明清传 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一个剧本,大都只有 30 出左右,常分为 上、下两部分;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传奇的音乐也是采取 曲牌联套的形式, 但比南戏有所发展, 一折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 曲牌的多少, 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 所谓折子戏,是指从有头有尾的全本传奇剧目中摘选出来的出目。它只是全剧中 相对独立的一些片断,但是在这些片断里,场面精彩,唱做俱佳。折子戏的脱颖 而出,是戏剧表演艺术强劲发展的结果,又是时间与舞台淘洗的必然。观众在熟 悉剧情之后, 便可尽情地欣赏折子戏的表演技艺了。 《牡丹亭》中的 “游园 ”、“惊梦”, 《拜月亭记》 中的“踏伞”、“

文档评论(0)

cooldemon0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