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人创业成功故事.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轻女人创业成功故事 从贫困生到女老板 第一桶金源自高中 谈起自己的“原始积累”,魏思源回忆说:“那时我还在家乡上高一,主要学国画,每个星期只有10元钱的生活费。”由于家庭贫困,魏思源为了能继续念书,就在学校的食堂里做卫生,业余时间在校外给一些孩子做家教。“高中三年,每年除了生活费外,还能攒下6千元钱。” 为了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魏思源2002年年底专程来到天津,花800元钱报了一个美术班学习专业课,目的就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学国画需要大量颜料、画笔和纸,这些东西又很贵,我就偷偷捡同学画过的纸,用背面练习。”魏思源说,高考结束后,她分别报考了青岛、北京以及天津三个地方的四所高校,但所报的专业并不是国画,而是服装设计。“艺术生的学费很高,我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所以就选择了相对好找工作的服装设计专业,当时我是我们村第一个本科女大学生。” 成立雄鹰创业联盟 大一寒假时,为了省钱,魏思源没有回家过年,而是选择留在天津,在食品街的一家饭馆内找到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月薪500元。魏思源要开学了,老板极力挽留她:“小魏,我挺欣赏你的,以后你可以带一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过来打工,每年寒暑假我这都要人。” 正是这样一句话启发了魏思源。随后,魏思源就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寻找适合的工作机会,最终有6家饭馆同意了她的要求,一共招收120名服务员。到大一暑假时,魏思源就在学校里张贴了“免费为贫困大学生安排兼职工作的海报”,没想到吸引了240多人报名,最终90人表示可以接受这份工作。大二开学后,这90名学生主动找到魏思源,每人交给了她30元钱,并称:“魏姐,你帮我们找到了工作,这是你应得的。” 拿到这两千多元后,魏思源又动起了脑筋,“可以借这个机会创办一个学生社团,专门帮这些贫困学生找工作啊。”于是,雄鹰创业联盟成立了,设有活动部、策划部、宣传部等6个部门,会员也扩大到了500多人。 实体鞋店大获成功 2021年,魏思源成为天津大学生创业协会主席,有了开一家实体店,做服装和鞋子生意的想法。在简单做了创业计划,保证不会亏损后,魏思源得到了一家大企业的资金支持,首笔投资5万元。魏思源为了实现梦想,找企业挨个洽谈,最终说服了几家福建鞋厂的老板,答应免费提供鞋架、宣传资料,并答应货物可以赊销。没有实体店的店面,魏思源又找到曙光市场的老总,在市场内所有摊位都已出租的情况下,老总最终被她的真诚所打动,将办公室腾了出来给她做店面。“由于我们是大学生创业,开店那天好多人都来捧场,前三个月的营业额达到了1万多元。” 台湾80后女生打造台湾最早的大闸蟹养殖场 31岁的王莉钧是悉尼大学的化工硕士,父亲是有线电视股东。6年前,她觉得离家多年跟爸妈关系好陌生,决定辞职回家乡台湾创业。富家千金却选择了最不像富家女的创业路─水产养殖,创业基地设在台中市后里“亲泉农场”,80后的王莉钧为寻回“舌尖失落的记忆”,在这打造了台湾最早的大闸蟹养殖场。 “今年怎么没吃大闸蟹?”印象中,每年中秋后,厨房就弥漫蟹香,父亲尤爱肥美蟹膏。回台湾那年,才知对岸的大闸蟹没有通过药检,本土又没人养,早就没得吃了。 “台湾没人养,养活一只就算成功。”为寻回舌尖的记忆,王莉钧动念养大闸蟹,上网搜寻资料,还跑到大陆取经。 她说服父亲,第一年投了4万尾蟹苗。“文献上说,螃蟹日落会浮出水面,我天天在池边等,什么也没看到,蟹苗是死是活?根本不知道。” 她压抑着疑惑继续喂蟹,有天池面漂满密密麻麻的“小”闸蟹,“动也不动,莫非都死光了?我捞起来观察──咦!是蟹壳……原来这就是论文写的脱壳”。 “大闸蟹还活着!”王莉钧大感振奋,但年底收成时,4万尾蟹苗只养活2000只,每只重不到3两。 王莉钧读遍文献,大闸蟹养殖收成率是7成以上,“台湾环境不同,至少该有5成吧?”结果养到第6年,也只勉强达到3成,原因出在用药。 化工专业的王莉钧很清楚用药的优劣,但她坚持原则,“养出无毒的好东西,让爸爸、消费者吃得健康。” 亲泉农场的大闸蟹上市后,带动本土大闸蟹养殖风,半路杀进水产业的王莉钧看似成功,但她寻找无毒本土蟹的路,依旧曲折。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相关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

mmmt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