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基础知识.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成电路基础知识 ++ 集成电路 ++ 自本世纪初,真空电子管发明后,至今电子器件至今已经历了五代的发展过 程。集成电路( IC )的诞生,使电子技术出现了划时代的革命,它是现代电子技 术和计算机发展的基础,也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标志。 集成电路规模的划分, 目前在国际上尚无严格、 确切的定义。在发展过程中, 人们逐渐形成一种似乎比较一致的划分意见, 按芯片上所含逻辑门电路或晶体管 的个数作为划分标志。一般人们将单块芯片上包含 100 个元件或 10 个逻辑门以 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而将元件数在 100 个以上、 1000 个以下, 或逻辑门在 10 个以上、100 个以下的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 门数有 100─ 100 000 个元件的称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门数超过 5000 个,或元件数高于 10 万个的 则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 电路集成化的最初设想是在晶体管兴起不久的 1952 年,由英国科学家达默 提出的。他设想按照电子线路的要求, 将一个线路所包含的晶体管和二极管, 以 及其他必要的元件统统集合在一块半导体晶片上, 从而构成一块具有预定功能的 电路。 1958 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基尔比,按照上述设想,制 成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他使用一根半导体单晶硅制成了相移振荡器, 这个 振荡器所包含的 4 个元器件已不需要用金属导线相连, 硅棒本身既用为电子元器 件的材料,又构成使它们之间相连的通路。 同年,另一家美国著名的仙童电子公司也宣称研制成功集成电路。 由该公司 赫尔尼等人所发明的一整套制作微型晶体管的新工艺── “平面工艺“被移用到 集成电路的制作中, 使集成电路很快从实验室研制试验阶段转入工业生产阶段。 1959 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先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集成电路生产线。 1962 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正式商品。虽然这预示着第三代电子器 件已正式登上电子学舞台。 不久,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集成电路的研制热潮。早期的典型硅芯片为 1.25 毫米见方。 60 年代初, 国际上出现的集成电路产品, 每个硅片上的元件数在 100 个左右;1967 所已达到 1000 个晶体管,这标志着大规模集成阶段的开端; 到 1976 年,发展到一个芯片上可集成 1 万多个晶体管;进入 80 年代以来,一块硅片上 有几万个晶体管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已经很普遍了, 并且正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 展。如今,已出现属于第五代的产品,在不到 50 平方毫米的硅芯片上集成的晶 体管数激增到 200 万只以上。 ++ 74 系列集成电路的分类及区别 ++ 74 系列集成电路大致可分为 6 大类: l 74 ×(标准型)× ; l 74LS ×(低功耗肖特基)× ; l 74S ×(肖特基)× ; l 74ALS ×(先进低功耗肖特基)× ; l 74AS ×(先进肖特基)× ; l 74F ×(高速)× 。 近年来还出现了高速 CMOS 电路的 74 系列,该系列可分为 3 大类: l HC 为 COMS 工作电平; l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