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高一下册第二单元课文4《窦娥冤》教学设计.docxVIP

部编版语文高一下册第二单元课文4《窦娥冤》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高一下册第二单元课文4《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并理解主题:揭露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2.结合朗读,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鉴赏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2.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因其取得的成就,有人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这恰好和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崇高地位,人们都称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3.古代戏曲常识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 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曲词、宾白是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 4.元杂剧介绍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产生于金末元初的中国北方。作为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形成了说、唱、舞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同时产生了结构完整、韵散结合的剧本。 杂剧体例:四折一楔子,即四幕一引子,四折一般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5.戏剧角色介绍 6.剧本的构成 7.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 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 昇 《雷峰塔》-清·方成培 课文解读 【故事梗概】 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盘缠,同时借有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本息四十两)无法偿还,便把窦娥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不料窦娥丈夫早死,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勤俭操家,奉养婆婆。蔡婆婆外出向赛卢医讨账,被骗荒郊野外害命,张驴儿和他父亲路过,救了她。张氏父子以此强迫要娶她婆媳俩。 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娥为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下毒药,想药死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杀人的罪,把她扭上公堂。昏庸的官吏,不问青红皂,严刑拷打她。窦娥宁死不屈,被判处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治了仇人。 楔 子:窦父赶考,蔡婆收媳。 第一折:蔡婆讨账,卢医害命;张家逼婚,窦娥争理。 第二折:蔡婆患病,窦娥进汤;驴儿下毒,昏官逼招。 第三折:窦娥蒙冤,哭别蔡婆;罚下三誓,昭示清白。 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一)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二)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 (三)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2.窦娥临刑前发出了哪三桩誓言,运用了哪些典故?每桩誓愿窦娥的希望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能实现吗?显而易见是不能的,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一)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借助想象和夸张,来表达美好的愿望,是传统文学的习惯。 (二)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三桩奇愿违背常理,但合乎人情,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4. 向天地发誓愿与第一场景中骂天地的情形是否自相矛盾? 是自相矛盾。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一方面,她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5.《端正好》《滚绣球》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滚绣球》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

文档评论(0)

187****3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