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和机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和机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鲜明 特色。根据德国和美国的成功经验,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践教学很大 水准是在企业以顶岗工作的方式实行的[ 1]。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 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规定:“引导建立企 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增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 践,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 位顶岗实习”[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改变 了原来学校单主体完成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的状况,形成了由学校、 企业共同承担育人任务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双主体”育人是高 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又对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3]。 1“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利益互补的一种需求,因为双方在思想理念、目标利益、权属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因双重覆盖而产生了一系列教育缺位,学生教育管理出现 1+1﹤2 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育主体的双重性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而高职院校是教育机构,其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为教育主体的目标不一致,导致两者之间往往出现冲突。脱离企业的高职教育会失去其本来特色、甚至能够说是失去了存有的价值 ; 而脱离学校教育的工学结合,培养的仅仅熟练工人,达不到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但“双主体”育人模式在学生教育培养上的责任划分尚无制度可寻,企业出于经营的目的,很难做到在育人功能上的充分投入,学校又不可能完全按常规模式在 企业实行学生的教育管理。所以,传统的学生思想教育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乱。 1.2 学生角色的双重性 高职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普通高等教育的理解层面,虽然能够理解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但对在顶岗实训阶段的“学生”、“员工”双重身份的认同,还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确立对角色混乱。青少年面临的主要障碍是获得自我认同感———即一种对于自己是谁,将要去何方,在社会中处于何处的稳固和连续知觉[ 4]。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都经历着“疾风骤雨”般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震撼了青少年自身。青少年对自身的注重变得敏感,诸如“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几乎引起每个青少年的思索。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相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这个阶段的教育、引导有着重要意义,职业人的教育环境,理论上能够给学生对自我的确认和自我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但事实上,因为学校教育在这个环节上容易缺位,工学结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意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3 评价标准的双重性 因为学生角色的双重身份,导致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很难保持一致,标准也具有双重性。“好学生”、“好员工”的评价标准显然是有差别的。“双主体”育人模式下,学生不但在不同空间实行位移,同时也在不同的评价标准间实行身份转换,学生通常在理解上和适合上都会产生滞后的问题。高职学生在学校被作为受教育者对待,在思想教育、个人生活约束上采用的是相对高的评价标准,而学生在企业被作为员工对待,在思想教育、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采用相对低的标准。这个现状会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产生负面影响,一是学生返校后重新适合集体生活时会出现困难,二是可能由此产生安全隐患。面对 这些新问题,高职院校能够从以下途径着手,积极探索“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路子。 实现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观点融合 2.1 育人目标的融合 从学校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工作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最主要的还是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如果没有校企合作的平台,仅仅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去做,就无法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从企业的角度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对人才素质和水平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所以,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点,这个共同点既是“双主体”育人的基础,也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动力。学校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理解到,学校的培养有着企业独

文档评论(0)

150****20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