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数模转换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OC \o 1-5 \h \z 1、系统方案 -3 - 1.1、方案比较与选择 -3 - 1.1.1、 单片机选择与论证 -3 - 1.1.2、 显示器件选择与论证 -3 - 1.1.3、 键盘形式选择与论证 -4 - 1.1.4排阻形式选择与论证 -4 - 2理论分析与计算 -8 - 2.1、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8 - 分辨率 -8 - 转换精度 -8 - 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建立时间(转换速度) ......-8 - 温度系数 2.2数模转换器 2.2.1权电阻网络DAC的原理分析 -9 - 3、 电路与程序设计 -11 - 3.1.1、 总体框图设计 -11 - 3.1.2、 显示电路 -11 - 3.1.3、 权电路 -12 - 3.1.4、 按键电路 -13 - 3.1.5、 驱动电路 -14 - 3.1.6 、输出电路 TOC \o 1-5 \h \z \o Current Document 3.1.7 、总电路 -16 - 3.2、 程序流程图 -17 - 3.2.2、 液晶显示子程序流程图 -18 - 3.2.3、 输出电路程序流程图 -19 - 4、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20 - 4.1、 测试方案 -20 - 4.2、 测试结果与测试分析 -20 - 附录 -21 -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1:电路原理图 -21 - 附录2:源程序 -21 - 1、系统方案 1.1、 方案比较与选择 1.1.1、 单片机选择与论证 方案一:AT89C5单片机。AT89C51是美国ATME公司生产的低电 压,高性能CMOS位单片机,片内含4k字节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只 读程序存储器(PERO)和128字节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 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 方案二:C8051F06单片机。C8051F06芯片是由Cygnal公司生产 的,集成有高速、流水线结构的CIP-51内核,具有内置RAM 2个16 位1Msp啲ADC芯片自身带有CAW线控制器、59个I/O 口。它是高度 集成的芯片,减少了外围器件,进而降低了系统硬件设计的复杂性。 基于对功能齐全性的考虑,和本次设计的要求我们运用方案一。 1.1.2、 显示器件选择与论证 方案一:数码管。数码管显示能在低电压、小电流条件下驱动 发光,能与CMOS ITL电路兼容。发光响应时间极短(<0 . 1卩s),高 频特性好,单色性好,亮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抗冲击性能好。寿 命长,使用寿命在10万小时以上,甚至可达100万小时。但显示功 能有限,只能显示数字和个别字母。 方案二: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点在收到信号后就一 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恒定发光,显示质量高。其接口都是数字式 的,和单片机系统的接口更加简单可靠,操作更加方便。功耗主要消 耗在其内部的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其它显示器要少得多。 方案三: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此种显示器图像色彩丰富,还原 性好,有丰富的几何失真调整能力。但不能长期暴露在磁场下,会磁 化或损坏,不能让强光直射,会降低发光效率,不能在高温下使用, 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会大打折扣。 基于对显示器功能的稳定性和齐全性考虑,我们采用方案二。 1.1.3、键盘形式选择与论证 方案一:独立式按键。独立按键的输入线较多,结构复杂,一般 适用于按键较少,操作速度较高的场合。 方案二:行列式键盘。行列式键盘由行和列线交叉组成,一般适 用于按键较多的场合。使用 2X 2矩形键盘,这样键盘模块仅使用 8 根线与处理器相连,节省了系统资源。 由于我们功能比较少,矩形键盘占用电路板位置较大,因此选择 方案一。 1.1.4排阻形式选择与论证 方案一:多个单个电阻。个数多,接线困难,误差大。且浪费 资金。 方案二:排阻。数量少,接线容易,价格便宜。 由于本次试验本身对接线要求就高,所以采用方案二。 1.1.5、材料选择与论证 方案一:塑料板。塑料板质量轻,不易碎,但是也不好加工, 且不环保。 方案二:木板。木板质量比塑料板重,但比玻璃板轻,易于加 工,可塑性强。 由于本次试验对材料的可塑性要求较高,因此采用方案二。 1.2所选器件的分析 1.2.1 STEC89C51 引脚图如下: T2/P1.0 T2EX/P1. 1 Pl. 2 Pl. 3 Pl. 4 Pl. 5 Pl. 6 Pl. 7 RST RXD/P3.0 TXD/P3.1 INT0/P3.2 INT1/P3.3 [_ T0/P3.4 I 14/P3. 5 匚 WR/P3.6 EZ RD/P3.7 I XTAL2 I XTAL1 STC89C52RC

文档评论(0)

4977212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