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黄沙百战穿金甲——高考边塞诗鉴赏 一课时 上课教师:马洪波 上课班级:高三(2)班 上课时间2013/12/13 一、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把握边塞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依据诗词内容,熏陶学生的博大的个人情怀。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分析诗歌形象 三、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情感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点拨法 五、用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动机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把握边塞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依据诗词内容,熏陶学生的博大的个人情怀。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的自觉性。 ◆第三环节:自主探讨 问题一: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诗歌,谈谈这四首诗歌的主题各是什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问题二:通过阅读这四首诗歌,结合自己平时所学,总结一下边塞诗的特征。 1.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如岑参的《碛qì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3.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4.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第四环节:讨论交流 学生交换自主学习结果,展开问题讨论。 师生互动,形成一般性认识。 归纳总结。 (1)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①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②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 如岑参的《碛qì中作》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③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 卢纶的《逢病军人》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④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 高适的《营州歌》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2) 学生做题的方法提点: 说明:因学生知识结构和层次不一,因此这个方法要因学生而定。 (3)边塞诗的一般特性归纳如下: ①边塞诗特殊形象举例: A.从物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B.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 C.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②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③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④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⑤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第五环节:反馈评价(整体教学效果)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1、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 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答2、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而想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