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 分案 例研究:评估西南扶贫项目——具体问题.ppt

第15部 分案 例研究:评估西南扶贫项目——具体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部分 案例研究:评估西南扶贫项目 ——具体问题 乔晓春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目的 通过对西南项目评估的案例介绍,使人们了解评估的过程、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里只是思路的介绍,不讨论具体的方法和某些技术性细节。 西南扶贫项目介绍 1993年7月开始准备;1994年通过评估;1995年7月开始实施 项目执行期为7年,2002年7月结束 项目总投资42.3亿元(4.864亿美元),其中世行贷款2.47亿美元 项目覆盖中国西南大石山地区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35个县、290个乡、1798个村的284万贫困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0% 项目支出构成 项目的预期投入和产出 项目投入——项目干预或建设内容包括教育、卫生、农村基础设施、土地与农户开发、劳务输出、乡镇企业、机构建设、项目管理与贫困监测以及广西城市就业开发共9个分项目 项目产出——项目总目标: 研究、探索和验证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扶贫项目的有效性 大幅度降低35个国定特困县的绝对贫困程度 促进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健康、有序地向较为富裕的农村地区和快速发展的中等城市输出 强化扶贫机构,培养项目管理队伍,提高对扶贫项目的管理水平和对贫困程度的监测水平 通过土地的改良及水土保持工程,遏制贫困的石山地区环境的恶化状况 通过让农户在项目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鼓励当地公众的大力参与 资料来源 西南扶贫项目现场考察背景材料(中文) 暗藏的作用?反贫困项目的事后评估(英文)(Hidden Impact? Ex-post Evaluation of Anti-Poverty Program, by Shaohua Chen and Ravallion) 对项目效益的评价(中文) 食物安全 贫困指数变化(%) 总的结论 西南扶贫项目无论是在减缓项目区及其受益人群的贫困状况,还是在探索综合性扶贫模式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基本实现了项目预期各项目标。 评估合理性:将项目区有关指标结果与非项目区进行比较 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区分项目区和非项目区的差异;没有区分干预和非干预的作用;没有得出仅仅由于干预引起的净效果 一项评估研究的结果 利用普遍使用的方法进行评估发现:西南项目的作用是令人失望的。 项目开始时项目村有60%得人每天的消费支出不到1美元(贫困线);如果以此作为贫困线标准,项目执行了5年以后贫困比例下降了7个百分点。在这5年里非项目村的贫困比例下降了2个百分点;说明项目本身只导致了贫困比例下降了5个百分点。 人们认为这种情况完全是有可能的,因为世行项目只针对国定贫困县,而这些县在世行项目之前已经得到了国家和省的扶贫资助;国家和省很可能会减少对世行项目村的扶贫投入,而将这些投到非世行项目村去。 这一结论是否合适? 需要考虑: 减贫的目标应该如何测量? 实现这个目标所产生的作用应该如何评价? 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非项目村是否可以用来反映项目村在没有获得项目的情况。比如:一般来说项目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它的收入增长率会慢于非项目村。 项目参与者在项目执行期间的某些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项目的真实作用。比如:在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时,穷人会把他们新增加的收入存起来,而不是消费掉。从而出现储蓄率上升的情况。这样用消费指标测量就会有问题。 下面用影响评估的方法来测量这些问题。为了比较项目村和具有可比性的非项目村消费和收入分布的变化,专门进行了调查。 数据的收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1995年开始(基线)到2000年每年举行一次的农村家庭户调查。2000年调查涉及20个项目县、200个村的2000户家庭。这其中有113个项目村、87个非项目村。每个村随机抽取10个家庭户。 可比性上有一些问题: 由于统计局得到项目点的时间比较晚,1995年调查是在1995年12月进行的。要想得到1995年的收入变化情况,只能让被调查者进行回忆。从而可能会低估收入和消费。但这对利用村的特征进行配对是没有问题的。 95年以后的数据是根据农户家庭日常记录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准确。从而会导致对后来收入和消费的增长率出现高估(以95年作为基线)。 后来决定用1996年作为基线,但问题是这个基线已经受到项目的干扰,因为到1996年底项目花费已经达到23%。这样可能会低估项目的作用。 数据质量比较高:无论是抽样误差还是非抽样误差都比较小;每个家庭每天都有家庭收支的记录;每两周会有人到家里协助、检查和核对这些纪录。抽样框来自当地的户口登记记录。 可比性问题 标准的difference-in-difference (DD)方法是需要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变化。 这里存在两个问题: 对照组尽管不是世行的项目村,但这个村确是国家的项目县。这样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际上都经过项目干预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