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二凝集反应.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教师:张秋玉 实验二 凝集反应 基础医学院免疫学院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补体结合实验 中和实验 免 疫 酶 标 技 术 (eg. ELISA) 免疫荧光技术 放射免疫技术 发光免疫技术 经 典 反 应 现 代 反 应 抗 原 抗 体 反 应 类 型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反应类型 抗原类型及例子 凝集反应 颗粒性 Ag , 如细菌、 RBC 、表面结合可 溶性 Ag 的乳胶颗粒等 沉淀反应 可溶性 Ag , 如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补体、 αFP 、 HbsAg 等 补体结合 实验 有补体参与, SRBC 和其溶血素组成指示 系统 中和实验 特殊作用的 Ag ,如病毒、毒素、激素、酶 ? 1.1 经典的血清学反应 1.2 现代的抗原抗体反应: ? 现代抗原抗体反应用标记技术代替传统的肉眼可 见反应,其特异性、敏感性均增加,且可以定性、 定量甚至定位;缺点是需特殊精密检测仪 。 名称 标记物 检测仪器 缺点 免疫酶标技术 酶 酶标仪 免疫荧光技术 荧光 荧光显微镜或流 式细胞仪 放射免疫技术 同位素 液闪仪 放 射 性 污 染 , 有半衰期 发光免疫技术 发光剂 发光现微测定仪 凝集反应的定义及基本类型 1 .直接凝集试验 颗粒性 Ag 与相应 Ab 的反应 玻片法:如血型的鉴定、细菌菌种的鉴定 试管法:肥达氏反应 2 .间接凝集试验 (可溶性 Ag+ 载体 = 致敏颗粒)与相应 Ab 的反应 3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可溶性 Ag 与相应 Ab 作用后,再与致敏颗粒反应 4. 反相间接凝集试验 (可溶性 Ab+ 载体 = 致敏颗粒 ) 与相应 Ag 的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示意图 肥达氏反应 ---- 用已知伤寒菌的 H( 鞭毛 ) 和 O( 菌体 ) 以及 甲型 (A) 与乙型 (B) 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标准液与病人血清做 凝集试验,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或用于流行病学调 查的免疫凝集实验。 人的红细胞表面有 20 几种血型抗原系统 ABO 血型系统是第一个被描述的红细胞血型系统,由 Landsteiner 于 1901 年提出: 血型 A B AB O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抗原) A B A 和 B 无抗原 血型鉴定的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所含抗原种类将人类血型分为如下血型: ABO 血型系统中有两种抗原,分别称为 A 抗原和 B 抗原, 均存在于红细胞膜的外表面。 1. 抗原本质:血型抗原是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糖脂, ABO 抗原特异性是在 H 抗原基础上形成的 2. 抗体本质: ? 血浆中存在两种相应的抗体即抗 A 抗体和抗 B 抗体 血型 A B AB O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抗原) A B A 和 B 无抗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抗体) 抗 B 抗 A 无抗体 抗 A 和抗 B ☆ ABO 血型系统的 抗体为 天然抗体 , 主要为 IgM ,不能通 过胎盘。 1. 如果交叉配血试验的两侧都没有凝集反应,为配血 相合, 可以进行输血; 2. 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 3. 如果主侧不引起凝集反应,而次侧有凝集反应,只 能在应急情况下输血,输血时不宜太快太多 ( 300ml ),并密切观察,如发生输血反应,应立 即停止输注。 载玻片 1 块 / 每人 ** 用完各自用水冲洗净置消毒缸 三棱针 1 根 / 每人 用后弃垃圾斗 棉签 根 / 每人(先取再取 1) 用后弃垃圾斗 牙签 1 根 / 每人(两端使用) 用后弃垃圾斗 碘伏 生理盐水试管 试管架 标记笔 实验材料 操作步骤 ? i . 取血:搓揉左手无名指的指腹 —— 碘伏消 毒 —— 用三棱针刺 1-2 滴血 —— 将无名指的指 腹封住盛有盐水的试管管口,用倾倒法将血滴 洗入盐水中并混匀形成 1% 的血球悬液。 ? ii . 鉴定:取洁净玻片一块,用标记笔在中央 划线分区,标明“ A” 、“ B” 区 —— 在“ A” 、 “ B” 区分别滴加抗 A 、抗 B 血清各 1 滴 —— 用毛 细吸管吸取待检的血球悬液滴入抗 A 、抗 B 血清 中,用牙签两端分别拌匀 —— 将玻片平持手中, 前后左右转动使之充分混匀,室温放置 10-15 分钟后观察结果。 注意事项 ? 取血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 HBsAg 的 交叉污染( *HBsAg 携带者); ? 刺血时,尽可能一次性成功,用力适当, 让血自然流出或搓揉后流出为佳,勿强 行挤压。 ? 鉴定时,滴 1 滴抗血清及血球悬液即可, 多则两边易混;牙签两头不可混用; ? O 型血无凝集现象,无须反复检测。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