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G101 1及2图集课件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 言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设计方法(简称平法) 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 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 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 设计。平法自推广以来,先后推出 96G10100G101 、 03G101 以及 11G101 图集 。改变了传统的将构建从平面 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03G101-1 图集包括常用的现浇柱、墙、梁三种构件 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03G101-2 图集包括常用的板式楼梯构件的平法制图规 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平法构造的若干要点 ? 要点一:分清构件连接节点的“节点主体”和“节点关联“。 具体为:基础为柱及剪力墙的节点主体,柱为框架梁的节点主 体,梁为板的节点主体,剪力墙为板或梁的节点主体。 ? 要点二:明确节点主体内的止锚位置。梁端支座纵筋无论直锚 还是弯锚,均应伸至柱内止锚位置。柱内止锚位置宽度为过柱 中线加 5d 至柱外边纵筋内侧之间的一段距离。抗震梁受拉钢筋 在边柱支座锚固,当直锚时锚长应≥ laE 且应进入止锚位置后截 断;当弯锚时应使直锚段≥ 0.4laE 且应进入止锚位置后弯钩, 弯钩长度为 15d 即可。 ? 要点三:抗震框架梁下部钢筋在中间支座节点主体的直锚长度, 应为过柱中线加 5d 与 laE 的较大者。如果贯穿支座到梁跨下某部 位连接,应经设计人出具变更。上部纵筋贯穿节点主体。 ? 要点四: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同向钢筋应取较大者设置,不 需要重复设置。 ? 要点五:剪力墙身第一根竖向筋距暗柱或端柱纵筋的距离,为 墙身竖向筋间距的 1/2 ;剪力墙第一根水平筋距暗梁纵筋的距离, 为墙身水平筋间距的 1/2 ;楼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相平行梁纵筋的 距离,为板筋间距的 1/2 。 ? 要点六:节点内同向锚固的钢筋之间应有最小净距,不应平行 接触。 平法构造关于构件钢筋连接的若干要点 ? 要点一:受力纵筋 “能通则通” ,可以贯穿多层或多跨,但在 构件本体范围连接要控制在内力较小的 “适宜连接区域”。 ? 要点二:抗震构件中 “受力钢筋” 的搭结连接应按搭接长度在 规定的连接区域连接,例如柱纵筋的连接,梁通长钢筋的连接。 ? 要点三:抗震构件中的 “受力钢筋” 的连接采用机械连接时, 如果是一级机械连接接头,可在任意部位连接,但不适用于焊 接。 ? 要点四:构件中的 “构造钢筋” ,如架立筋、侧面构造筋等按 构造交错搭接长度连接,通常取 150 或 12d 。 ? 要点五:构件中的受扭筋,按照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和连接 。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 平法柱 平法剪力墙 平法梁 平法板式楼梯 回总目录 平法柱配筋计算 返回 柱钢筋主要分为纵筋和箍筋。 柱纵筋分角筋、截面 b 边中部筋和 h 边中部筋;相邻柱纵向钢 筋连接接头要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 大于 50% ;柱纵筋连接方式包括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 柱箍筋按钢筋级别、直径、间距注写,当为抗震时用斜线“ / ” 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内箍筋不同间距。如柱全高 为一种间距时则不用“ / ”;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 “ L ”。 下面结合实例来学习柱配筋的计算: 返回 注 :KZ1 为边柱, C25 砼 , 三级抗震 , 采用焊接连接,主筋在基础内水平弯折为 200 , 基础箍筋 2 根,主筋的交错位置、箍筋的加密位置及长度按“ 03G101-1 规范”计算 返回 手工计算结果如下: 考虑相邻纵筋连接接头需错开,纵筋要分两部分计算: 基础部分: 6b25: L1= 底部弯折 + 基础高 + 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的距离 ( 满足 =Hn/3) =200+(1000-100)+(3200-500)/3 =200+1800=2000 6b25: L1 1800 L2 200 L2= 底部弯折 + 基础高 + 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的距离 + 纵筋交错距离 ( Max(35d,500) =200+(1000-100)+(3200-500)/3+35*25) 200 2675 =200+2675=2875 返回 一层 : 12b25: L1=L2= 层

文档评论(0)

sunmu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