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宁波市和义路滨江1号地块桩基工程(钻孔桩基施)工组织设计.doc

宁波市和义路滨江1号地块桩基工程(钻孔桩基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义路滨江1号地块桩基工程 PAGE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宁波市×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和义路滨江1号地块桩基工程桩位平面布置图和和义路滨江1号地块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支护桩平面布置图; 2、宁波市××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7、《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0、《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11、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结构标准图集《钻孔灌注桩》(2004浙G23); 12、《宁波市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细则》(2001甬DBJ02-12); 13、现场场地实际情况。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施工场地 宁波市和义路滨江1号地块工程位于宁波市解放北路与和义路交叉口东北侧,毗邻解放桥,北侧为姚江,东侧为宁波电信大楼。 施工场地为旧城区拆迁地块,地下留存大量块石基础、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基础,现主楼区域已将这些障碍物清理完毕。我方施工的裙楼区域因布桩不密,为便于后期商品砼车辆行走,暂时没有清理障碍物。后期施工过程中,在挖设护筒时遇障碍物再局部处理,并现场请监理公司确认签证。现东西两侧由我方施工的区域都已经将场地平整好,并浇筑了C25商品砼硬地坪,主要通道处砼厚12cm,其余部位平均厚度8cm,总浇筑面积约7000m2,浇筑C25商品砼560m3。 二、桩基概况 宁波市和义路滨江1号地块工程由宁波市××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由宁波市××设计研究院设计。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主楼部分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桩编号为:ZKZ-D800-47-32(S50)-C35,桩总数为333枚,以8b层粉砂层为桩持力层,桩全断面进入持力层≥2.4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4200KN;地下室裙房部分采用φ700钻孔灌注桩,桩编号为ZKX-D700-46-52-21~23(S119)-10(S131)的桩总数为172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3400KN;桩编号为ZKZ-D700-48~50-32~34(S16)-16(S19)的抗拨桩,桩总数76枚,单桩竖向抗拨承载力特征值1200KN, 桩编号为ZKZ-D700-48~50-32~34(S28)-16(S34)-C35的抗拨桩,桩总数90枚,单桩竖向抗拨承载力特征值800KN。φ700桩以8b层粉砂层作为桩持力层,桩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4米。 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由宁波市××研究设计院设计,桩型采用φ850和φ900钻孔灌注桩支护和φ500高压旋喷桩止水。 该工程的桩基工程和围护桩工程由宁波××建设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建筑安装公司承建,由我方××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范围为:1/21轴以西4.2m,以东全部;1/11轴以东4.2m,以西全部(包括围护桩工程)。其中φ700工程桩约250枚,砼方量约5000m3,围护钻孔桩480枚,立柱桩42枚,砼方量约6950 m3,围护φ500高压旋喷桩613枚,方量2547 m3。 三、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本次勘察所取得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静力触探线型特征,将勘察深度内土体划分13个工程地质层组,细分为31个工程地质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Z层:杂填土 杂色,成份主要由碎石、块石、碎砖等建筑垃圾等组成,径大者40cm以上,棱角状,成份杂,土质极不均一,下部以粘性土混碎砖等组成。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尤以靠近姚江的ZK2、ZK5、ZK27孔为厚,层厚1.9~7.7m。 1层:粘土 灰黄色,软塑~流塑,高压缩性,厚层状,土质不均,干强度高,韧性高,摇震反应无,土面光滑,下部渐变为淤泥质粘土,土质不均,该层仅CZ6、ZK19孔揭见,层厚0.5~7、1.2m。 2a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厚层状,干强度中,韧性中,摇震反应无,土面稍光滑,土质不甚均一,含少量黑色有机质及半腐植物碎屑,局部为粉质粘土,该层局部揭见,且场地西侧为ZK12、ZK18、ZK24孔相变为2a,层淤泥质粘土,层顶埋深1.9~4.1m,层顶标高1.38~-0.92m,层厚0.8~3.4m。 2a,层:淤泥质粘土 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厚层状,干强度高,韧性高,摇震反应无,土面稍光滑,含有机质,局部有机质含量高,土质不甚均一,局部为淤泥。该层仅场地西侧为ZK12、ZK18、ZK2揭见,层顶埋深2.2~3.2m,层顶标高0.50~1.10m,层厚1.5~4.2m。 2

文档评论(0)

zyigtangv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