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下中日媒体报道差异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跨文化语境下中日媒体报道差异研究 内容提要:通过对中日主流报纸报道对方国家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双方报道中存在的内容、倾向等重要差异,找出这些差异产生的历史、文化及心理等原因,并客观地从新闻规律和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义务角度,提出减少分歧、加强共识的方法。 关 键 词:中日媒体;报道差异;差异原因;媒体责任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约30周年,随着胡锦涛主席的“暖春之旅”的结束,中日关系日益转向明朗,在此时机,研究媒体在中日交流中存在的差异以及媒体的责任与义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日媒体报道的差异 中日两国由于历史原因,在跨文化语境下,两国传媒关于对方的报道较之其它跨文化传播,差异性更加突出,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1靖国神社问题 日方不少媒体认为:首相对为国捐躯者慰灵理所应当,外国要求停止参拜神社是干涉日本内政。如《读卖新闻》与《产经新闻》认为日本不应该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向“中国低头”。 中方媒体认为:日方此种论调回避了甲级战犯的战争责任和受害国人民的感情问题,人民日报2005年评论员文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对人类良知的挑战》认为: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小泉又一次悍然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对人类良知和国际正义的挑战,是对二战受害国人民感情和尊严的肆意伤害,严重损害中日关系。 1.2历史教科书问题 历史教科书问题是双方报道差异的另一重要方面。《读卖新闻》与《产经新闻》对此坚持的论调是:日本当时是基于受害者的处境发动反华和反朝活动,而不是侵华侵朝战争。 人民日报在2005年发表评论:《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是反面教材》。评论指出:美化侵略、歪曲史实、逃脱罪责的日本右翼教科书,是对人类正义和良知的挑衅,是对所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也是对日本青少年思想的毒害。理所当然遭到强烈谴责。 1.3钓鱼岛与东海气油田问题 日方媒体认为日本与中国争夺资源是合理的。为使日本民众接受这一观点,一日本大众杂志刊登以下文章:“许多日本人都以为日本缺资源,必须靠进口解决问题。其实不然,在东海的日本领海内,有1000亿桶石油以及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不过,目前最重大问题是这些资源就将被中国抢走。” 人民日报《论钓鱼岛主权的归属》中称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文章从国际法渊源上分析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法律依据,并详述了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的始末, 1.4中日的相互威胁问题 日本媒体对中国的发展,多冠以“中国威胁论”,或是宣扬“中国市场的风险和困难”。主要包括:中国“神舟”系列的发射,威胁日本;中国的盗版市场威胁日本;中国经济存在各种问题,实际并不好;与中国交往危险,中国法制不健全,合同观念差等,不小心会遭受损失;大量投资中国将使“日本产业空洞化”;人民币应升值等。 人民日报在《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不断动作?目标直指中国》中指出: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化”目标的意识愈发坚定,日本某些人执着于“制华”策略。? 1.5跨国犯罪问题 最近两年,在日中国人犯罪问题在日本媒体对华报道中谈得最多。在跨国犯罪问题上,日方报道体现出三多三少、报道片面的特点:在中日罪犯联合作案案件中,报道中国罪犯内容多,报道日本罪犯内容少;报道在日华人时,报道犯罪案例内容多,报道华人贡献内容少;报道在华日人时,报道日本人成功内容多,报道日本人犯罪内容少。 在中国各地发生的“反日”游行中,中国的大众报纸和网络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大众报纸”批评日本的报道,这些报道再被网站转载,构成了游行活动的背景。 二、媒体报道差异形成的原因 通过以上文本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1跨文化传播中新闻传播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受国家利益的驱使,不同国家之间的新闻媒体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是不可 避免的。丘吉尔说:两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日媒体的相互报道是国家利益在国际传播中的延伸。 正如跨文化传播的伦理性观点认为:“文化的伦理性乃是文化对文化中的人的指向和保护作用,其集中体现在文化中人体认其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的过程中.” 总之,双方都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来报道和评价对方及其与对方关系的,各国报纸刊登的对方新闻,大部分都是与其自身利益具有高相关度的新闻。当然,两个国家的报道明显地带有各自的特点或倾向性——日本的防范心理,中国的历史情结,成为客观、准确报道的绊脚石。 1.2受众接受报道的基础是文化心理上的认同。 “Liebes”认为文化差异会使观众用自己的文化背景诠释外国节目的文本,并且产生不 同的解读。” 于日本而言,最现实的情况,是随着日本国内泡沫经济的破灭和曾经罩在日本头上的“亚洲四小龙”光环的消失,以及近年来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