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微草堂笔记》序跋辑考及其文献价值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文人学者纪昀晚年创作的文言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研究《阅微草堂笔记》十余年,陆续从《阅微草堂笔记》诸多版本中搜集整理清乾隆至民国时期各类序跋十余篇。其中既有作者自序,亦有他人序跋;既有绍介版本流传、考述传播接受的序跋,亦不乏着眼评点笺注、阐释文本价值的序跋。这些出于不同目的撰写的序跋,有些已为学界所知晓,成为《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上的重要史料;有的则尚未公诸世,属于首次发掘的文献资料。因此,对现存《阅微草堂笔记》序跋作系统的梳理,对全面了解其版本系统、准确把握其传播过程、深入发掘其文本内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一、现存《阅微草堂笔记》序跋辑考
笔者在辑校《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的过程中,搜集整理了十余篇《阅微草堂笔记》序跋。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类:(1)作者纪昀自己所作之序。纪昀所作之序,已为学界所知晓的有置于《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乾隆辛亥七月1791年)、《槐西杂志》(乾隆壬子六月1792年)、《姑妄听之》(乾隆癸丑七月1793年)以及《滦阳续录》(嘉庆戊午七夕1798年)之前的“题词”,也有一些在辑校过程中发现而尚未公诸世的序文,如附著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滦阳消夏录》的自序,对于研究《阅微草堂笔记》早期版本情况颇多助益,且亦有助于了解纪昀编撰《阅微草堂笔记》之缘起。(2)刻本序跋。包括盛时彦分别作于乾隆癸丑(1793年)十一月及嘉庆庚申(1800年)八月的跋序、郑开禧作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春的序文。盛时彦作于乾隆癸丑十一月的跋文为《姑妄听之》分刻本的跋文。对于这篇跋文,嘉庆庚申的序文曾经提及,曰:“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此处所提及的跋文即为此跋。(3)评本序跋。包括徐瑃的《纪氏嘉言序》(道光丙午1846年)、曾国藩《纪氏嘉言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徐时栋评《阅微草堂笔记》序(同治六年1868年)、王伯恭评《阅微草堂笔记》序跋(光绪戊申1908年)等。(4)注本序跋。包括蔡元培会文堂“详注本”序(民国七年1918年)及沈禹钟“分类广注”序(民国十二年1923年)。这些序跋篇幅或长或短,内容或简略或丰富,是《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接受史的重要史料,对于深入研究《阅微草堂笔记》的版本、传播、创作及文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二、《阅微草堂笔记》序跋的版本价值
《阅微草堂笔记》由《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部分组成,其创作时间起于乾隆己酉(五十四年,1789),终于嘉庆戊午(三年,1798),前后延续十年之久。虽然每一部分出,“梨枣屡镌”、“翻刻者众”,但直到嘉庆五年(1800),才由纪昀的门生北平盛时彦合刻,使得这部小说能以完整的面目面世。《阅微草堂笔记》的版本,大致可分为分刻本及合刻本两类。
关于合刻本,主要有嘉庆五年盛时彦的北平刻本以及道光年间的岭南羊城重锓本。其具体刊刻细节见于附著于两个刻本之前的盛时彦、郑开禧的序文中。盛序中略云:“……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迩来诸板益漫漶,乃请于先生,合五书为一编,而仍存其原第,篝灯手校,不敢惮劳,又请先生检视一过,然后摹印。”这段文字不长,然叙合刻本刊刻过程却颇为详致。其中既有合刻本产生缘由的交代,亦有刊刻过程的叙述,更有作者纪昀亲自参与的详细记录。这一段文字中,至少透露了这样的一些重要信息:(1)合刻本之前,坊间已有部分分刻本行世;(2)此合刻本的刊刻是经过纪昀首肯并亲自参与出版的。(3)刊刻过程极为精细与艰辛。有了这一段文字的佐证,使嘉庆五年的合刻本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彰显,也自然确立了它在诸多版本中的重要地位。关于道光重锓本的刊刻,郑序则略云:“公之孙树馥,来宦岭南,从索是书者众,因重锓版。”郑序题写于“道光十五年乙未春日”,即公元1835年,距离盛序整整晚了35年。郑序的作者郑开禧(生卒年不详),字迪卿,又字云麓,清代福建龙溪(今龙海县)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考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分巡广东粮储道,后代理广州盐运使。序文云“树馥醇谨有学问,能其官,不堕其家风云”,可见郑开禧对树馥甚为知悉,其交往自然非同一般。树馥为纪昀之孙,曾任刑部陕西司郎中,在广州刻过章楠的《医门棒喝》(初集)。树馥所刻之本,据序文所云,乃嘉庆本的“重锓本”,但细细校点,其中修订之意还是颇为明朗的,其具体情况可以参见《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的校点。
盛时彦与郑开禧的序文几乎在目前所有的《阅微草堂笔记》版本前均有所见,因为这两篇序文的存在,使得《阅微草堂笔记》的合刻本的刊刻情况昭然世间。相对于合刻本,分刻本的刊刻情况则显得要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