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docxVIP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 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密切相关。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一方面需要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使其主动承担起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责任;另一方面需要理顺政府、社会与高校关系,积极回应社会对高校办学质量的问责。 一、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消除 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内 部制度性障碍 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和管理者,基于对质量问题的关注而实施对高等学校的干预是无可厚非的,但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应该是有限的、有为的,政府作为执法主体应严格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扩张与滥用,而应给高校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使高校能够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办学。归根结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主要依赖于高校本身,而非外在规训。 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在于科学设置高等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建立学术本位的内部治理机制,为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制度基础。依据古今中外大学成功的治理先例,高校应建立校长负责、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学术自由的体制与机制,以实现大学理想,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基础。而当前我国以行政主导的高校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高等学校质量提升的瓶颈。为此,高校应积极调整内部治理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学校、学院、系所三级教师会议(或教授会)制度”,赋予其主导学术管理和参与学校重要决策的实际权力;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保障其独立行使学术决策的权力;积极推进院系学术组织改革,赋予其更大的自主权,强化院系的办学责任;合理配置学校业务部门管理人员,选择具有较高学术声望,理解、尊重学术发展,且有一定组织才能的专家担任学术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为建立学术主导的高校治理结构奠定制度基础。同时,要强化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切实解决行政部门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加大“大部制”或综合化办公的改革力度,建立学生综合服务区和研究生综合服务区,方便学生,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鼓励干部结合业务在岗攻读学位,提升从业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家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要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一支富有活力、国际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素质的提升有赖于教师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人事任命制度的惯性与国家处于稳定的政治考量,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并不顺利。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积极推进实行政企分开、实施劳动合同制改革,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最终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真正成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独立法人财产主体和市场主体,盘活了人力、物力、财力。与此同时,国家也在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等学校人事任命制度,实行政事分开、政校分开,全面推行高校教师聘任制,以建立现代高等学校制度,保障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但遗憾的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教师与学校的人事任命关系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育人意识不强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聘任制的实施步履艰难,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与高校聘任制度密切相关的是教师的考核制度改革,考核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教师聘任的质量。但使人困惑的是当前我国高校对教师不切实际的频繁考核,使考核的效度与信度大打折扣。特别是对那些痴心于教学科研工作的学者,频繁的考核,其弊远大于利。应借鉴发达国家教师管理的基本经验,建立终身教授制度,将那些业务能力强,真正献身学术、教学的学者从烦杂的评估、考核中解脱出来,使其安心从事创造性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并使其承担起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学术责任。 再次,要以人为本,改变管理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目前高校发展中稳定成为主流价值,对学生管理过于简单、功利,缺乏人文关怀。所以,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学生管理模式,同时,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特殊学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能使制度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牢笼和枷锁。历史经验证明,这样才有利于特殊人才的成长。郭沫若在四川乐山读中学时的成绩一般,国文、修身等曾多次不及格,数学、几何、生理等课程则比较优秀。但后来的郭沫若没有成为数学家而成为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书法家。钱钟书和吴晗考清华时,数学只考了15分和0分,但也没有因此影响他们成为大学者。钱伟长是学习历史的,因信奉实业救国而要求转到清华理学院,结果成了著名的物理学家。李宇宏著的《耶鲁的青春岁月——21名耶鲁大学中国本科生访谈录》中,学生对耶鲁与国内教育的不同印象十分深刻。他们眼中的耶鲁大学首先是学术自由、思维自由和选择自由;学校鼓励学生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