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课件 大学新语文.ppt

  1. 1、本文档共7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罗·雅各布森:“费尔南多·佩索阿应当与世界的大艺术家相提并论,如毕加索、乔伊斯、高尔比耶,因为费尔南多·佩索阿集这些伟大艺术家的特点于一身。” 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没有一个葡萄牙作者能够企及佩索阿那样的伟大。” 刘再复先生曾在台湾《联合文学》上撰文,历数四五位未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家,其中有我们熟知的托尔斯泰和卡夫卡,还有佩索阿。 《惶然录》简介 佩索阿随笔集,由短小精悍的思想散论集合而成,《说郁闷》即其中一篇; 大部分作品写于1930到1934年; 1982年用葡萄牙文正式发表; 1991年最早的英文版 出现; 1999年由韩少功翻译出版中文版。 用象征的方式,把自己的孤独情怀、矛盾心理、探索战斗走着人生长途的思想,做了浓郁的诗意的体现。 阿英:《野草》是“一部最典型的、最深刻的、人生的血书”。 鲁迅:自己的哲学思想都体现在《野草》中,不主张年轻人去读《野草》。 《野草》露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相对真实、深入地揭示了鲁迅的个人存在——个人生命的存在与个人话语的存在。 开创了“独语体”的散文的路子,是个体本真的诗化的生存体验。 《野草》是我们接近鲁迅个人生命的最好途径,窥见鲁迅灵魂的最好窗口。 希望 写于1925年1月1日。 《〈野草〉英译本序》里,鲁迅谈到《野草》的创作意图:“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 先生对人的大关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代表了生命“希望”的青年的关怀上。 “希望”可以表现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也可以是对绝望的奋力反抗。 《希望》充分体现了“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通篇绝望的语调: 对自身的绝望——“寂寞” 对青年的绝望——“悲凉缥缈” 对未来的绝望——“空虚” 绝望的语调中透着强大的反抗力量。 《希望》中其实回荡着两种声音: 一种是对青年的,一种则是鲁迅的自问。 虽然鲁迅说《希望》的创作是“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但我们在其中发现更多的是鲁迅自己的矛盾心情。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至少包含三个意义层面: 希望是虚妄的; 绝望是虚妄的; 希望为虚妄,而绝望尤为虚妄。 鲁迅引用时也包含着这三个意义层面。 重心落在了第三个层面:希望为虚妄,而绝望尤为虚妄。 这不仅仅是对“希望”的超越,更是对“绝望”的超越。 “希望”固然是“没奈何的自欺的”,但“绝望”更值得怀疑。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是作者深刻的生命体验,凝聚着作者同“空虚的暗夜”战斗到最后的“否定”绝望的精神历程。 过客 诗剧体的散文诗; 老翁:代表着过去或老的一代; 女孩:代表着未来或新的一代; “过客”:不知怎么称呼,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 鲁迅给赵其文的回信: 《过客》的意思不过如来信所说的那样,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 《过客》熔铸了鲁迅个人生活的痛苦经验和独异思考。 “过客”的形象可以看作作者的自画像,是他作为荷戟独战、上下求索的“精神界之战士”的化身。 “过客”宁可走向“坟”地,也要作“绝望的抗战”,包含着与旧世界同归于尽的决心。 “过客”精神的意义——拒绝以消极的方式结束人生的旅程,“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绝望而反抗者,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 “我只得走”,这成为他生命的底线或绝对命令,这是生命的挣扎。 鲁迅后来把这种“永远向前走”的过客精神概括为“反抗绝望”! “正如‘过客’一样,‘走’的生命形式是对自我的肯定,是对‘绝望’的抗战;世界的乖谬,死亡的威胁,内心的无所依托,虚妄的真实存在,自我与周围环境的悲剧对立,由此而产生的焦虑、恐惧、失望、不安……,不仅没有使‘我 ’陷入无边无涯的颓唐的泥沼,恰恰相反,却使‘我’在紧张的心灵挣扎和思辨中摆脱随遇而安的态度,坦然地‘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尽管从客观情势看,这月下小路的尽头依然是孤独的坟墓。” 汪晖:《鲁迅小说的精神特性与“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 鲁迅所教给我们的不是去直面什么与反抗什么,而是直面与反抗本身。 我们从鲁迅那里可以获得直面生命的虚无、绝望与荒诞的勇气,并且由于这直面而敢于反抗与追寻。 如鲁迅在《希望》中所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正是对“绝望”的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与“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将《野草》内在地统一为一个整体。……《野草》充满了奇峻的变异,甚至语言也是日常生活用语的变异,集华丽与艰涩于一身;文体本身也发生了变异;《野草》明显地表现了散文的诗化、小说化(《颓败线的颤动》)、戏剧化(《过客》)的倾向。人们不难发现这位孤独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的变异与创造时的陶醉感:这多少缓解了他内心的孤寂吧。 《中国现代文

文档评论(0)

pehal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20106014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