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职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docx

网络文化背景下职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直]浅谈网络文化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文章作者:贾建伟 作者单位: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浏览次数:94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强大的社交、游戏、娱乐功能强烈地 吸引着职业学校学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等多 方面因素都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运用产生着不良的影响。网络文化背景下职 业学校德育工作应努力做到转变传统德育观念,规范教育环境,积极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自我约 束能力,如此才能取得德育工作质量提升的实效。 关键词:网络文化背景职业学校德育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悄然改 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扑面 而来、良莠混杂的各种网络信息和形形色色的网络诱惑,如何确保学生不迷失 生活、道德和信仰的方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寻找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有效途径,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迫切需要面对的问 题。2006年以来,笔者作为课题主持人承担了扬州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 立项课题《网络文化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实践的研究》相关研究工作,重点探 究网络文化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力求寻找培养学生的网络 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预防网络陷阱,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改善青 少年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 网络文化背景下职业学校学生触网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自1995年开通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网络强大的社交、游 戏、娱乐功能和易于自我满足、重拾现实社会中丢失的自信的虚拟功能强烈地 吸引着职业学校学生。基于课题研究需要, 我们先后对学校2007、2008年级 部分学生网络使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学生中具备上网条件的家庭已占绝大多数,学校所在区域附近 至少有营业性网吧3个。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就好比 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职 业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也导致一些缺乏自 我保护意识的职业学校学生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思想 道德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而尚未完善的有效监管体系的缺位造成的缺乏 道德自律的网络言语和行为等丑陋现象,给涉世未深的职业学校学生带来了极 大的心理冲击和盲目的效仿。网络上不断出现的种种“门”现象就是典型的网 络的负面作用对在校学生的显性影响和发挥。 二、 网络文化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质量欠佳的原因探 究: 网络正日益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在改变着职业学校学 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多方面原因造成 了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网络运用的非正常化和德育工作质量欠佳的现状。 1家庭教育的缺失。上网成瘾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心里抵触父母 的教育。许多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孩子与他们越来越疏远。得不到 关怀、理解、赏识的孩子只有到网络里去寻找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因为网民 的交往角色是虚拟的,不存在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网上交往的虚拟性还淡化 了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时空局限性,使得交往更加自由、平等。大家都可以随意 相识,畅所欲言。这种虚幻的生活填补了一些孩子现实中的情感缺失。孩子上 网时间多了,与父母的交流机会就更少,而大多数父母又都反对孩子长时间上 网,责骂孩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加对立。这种情绪 与心理的对立,导致孩子相信、信任、依赖网络世界的人与事,向往网络生活, 寻求网络安慰,渴望网络刺激。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控制力不强,长期 的行为习惯不佳,或多或少沾染了不良习气。父母的棍棒教育和呵斥已经让他 们对现实的父母关爱失去了正确的理解,对周围的情感的漠然。再加上现行的 教育制度造成的人为的心理歧视,职业学校的学生已经从心理上看轻了自己, 只有网络能带给他们满足。所以,他们可以离开父母,但离不开网络。家庭不 良教育方式是导致职业学校学生网络痴迷与违法犯罪的源头。 2、学校培养的偏颇。重视学习分数、轻视品德与心理的现有教育现实使得 许多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价值感和人生目标。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 生,经历了中考的挫折,他们就已经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到职业学 校来,“学习”一词对他们而言,比较的陌生,他们在不断寻找可以激动自己 的人与事。网络与网络游戏成为他们三年或者五年校园生活中必不少的关键伙 伴。学校里,他们感觉不到自我的成功,自我的价值存在;体会不到来自老师 和同伴的心理尊重与平等;享受不到一种学习过程或探究某件事情带来的成就 感和满足感。但内心的需求是必须要发泄与满足的,在学校教育不能满足的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