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字数有三种含意.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范文最新推荐 ------------------------------------------------------ 年字有三种含意 年字有三种含意 一、计时单位: 365 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年”既然是计时单位, 自然与历法有关, 而历法的形成又是天体运行和万物生长规律的产物。 这一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知识的提高而发展的。 我国的原始农业社会时期, 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 发现了四季交替的 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 即所谓” 观象授时”。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 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这就是历法的 雏形。每年的第一月称正月, 为岁首。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 故岁首也不相同。 夏历的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 ( 农) 历一月,即所 谓”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 , 即所谓”建 丑季冬之月 ; ”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所谓”建子仲冬 之月”;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亥孟 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 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 改颛顼历为太初历, 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 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 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 ( 农) 历称为夏历的原因。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 1 / 7 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又复称为年。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二、收成状况: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即年景之好坏;“年”的再一个含意是收成的意思。 一年之中分为四季, 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收、藏循环规律而逐渐认识的。 因而在古籍记载中, 对”年”的说明是”谷熟也”。 收获五谷称”有年”, 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处曰”祈年殿”。在戏文中,对帝王歌功颂德时,有”君乐臣乐民安乐,五谷丰登大有年”之唱词。“年”字原是”稔”字初文,即庄稼成熟丰稔之意。甲骨文中的” 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不难理解,”年”与农作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节日名称: ”百节年为首”, 是欢乐庆祝的愉快时光, 谓之过年。“年”的另一含意为节日名称。是供大家欢庆的日子。收藏之后,结 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但是祭祀活动在哪一天举行,古时并无确定,只是局限在新旧二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之中。 “年”作为节日, 形成于汉代。 百姓们经过了春秋战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苦不堪言。秦虽统一中国,但徭役赋税极为苛刻,民不聊生。直 --------------------------------------------------------------- 范文最新推荐 ------------------------------------------------------ 到汉代,才出现社会较为稳定,经济日趋繁荣的局面,百姓们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为岁终的庆祝和新岁的祈福创造了条件。 哪一天称过”年” ?自然是岁首第一日。但是由于历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识,岁首第一日最初很难确定。 我国的封建帝王自称为天子,为显示其”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的宗旨,随着改朝换代,多次改动了月份的次序。正月不固定,初一自然也不固定。自从汉武帝改”颛顼历”做《太初历》之后,虽然王莽、魏明帝、武则天、唐肃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历,但为时都很短,因此,民间一直以夏历为准,正月初一即为新年。 新年的名称有不少变化。古时曾称过”上日”、”元日”、”朔 旦”、”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 ( 岁、月、日之元 ) 、”三朝” ( 岁、月、日之朝 ) 。后世逐渐称元旦。民国之后,我国在使用阴历的同时,亦采用阳历,阳历的 1 月 1 日亦是元旦。我国民俗不太注重阳历,虽然机关、学校阳历元旦照例放假,但是民间并不以此日为节。尽管如此,一国之内也不能有二个”年”,于是把阴历的元旦称为”春节”。 春节之称,古来有之,是指”立春”而言。自从民间把阴历元旦称为春节并认可之后, 就不再把立春称为春节了。 2 页, 当前第 1 页 12 “大寒”中过春节、名实不符大理不通 3 / 7 [大冬天里庆大年逆时而动] ,[风和日丽过春节顺天应

文档评论(0)

158****38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