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怎么设计复习课件.doc

初中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怎么设计复习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理 初中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怎么设计   教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课前设计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一   14.1 正弦和余弦二   一、概念: 三、例1---------- 四、特殊角的正余弦值   ------------- ------------------- -----------------------   二、范围: ------------------ 五、例2 ------------   正弦和余弦三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   2.难点: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A的正弦、什么是∠A的余弦,结合图形请学生回答.因为正弦、余弦的概念是研究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请中下学生回答,从中可以了解教学班还有多少人不清楚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请同学们回忆30°、45°、60°角的正、余弦值教师板书.   3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发现什么特征?学生一定会回答“sin30°=cos60°,sin45°=cos45°,sin60°=cos30°,这三个角的正弦值等于它们余角的余弦值”.   2.导入新课   根据这一特征,学生们可能会猜想“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这是否是真命题呢?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关于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是通过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之间的关系引入的,然后加以证明.引入这两个关系式是为了便于查“正弦和余弦表”,关系式虽然用黑体字并加以文字语言的证明,但不标明是定理,其证明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更不应要求学生利用这两个关系式去推证其他三角恒等式.在本章,这两个关系式的用处仅仅限于查表和计算,而不是证明.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想“任一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吗?”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   2.这时少数反应快的学生可能头脑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并有了思路,但对部分学生来说仍思路凌乱.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引导:sinA=cos90°-A,cosA=sin90°-AA是锐角成立吗?这时,学生结合正、余弦的概念,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教师板书: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sinA=cos90°-A,cosA=sin90°-A.   4.在学习了正、余弦概念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以上内容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三角函数,还不熟练,而定理又涉及余角、余函数,使学生极易混淆.因此,定理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给出定理后,需加以巩固.   已知∠A和∠B都是锐角,   1把cos90°-A写成∠A的正弦.   2把sin90°-A写成∠A的余弦.   这一练习只能起到巩固定理的作用.为了运用定理,教材安排了例3.   2已知sin35°=0.5736,求cos55°;   3已知cos47°6′=0.6807,求sin42°54′.   1问比较简单,对照定理,学生立即可以回答.2、3比1则更深一步,因为1明确指出∠B与∠A互余,2、3让学生自己发现35°与55°的角,47°6′分42°54′的角互余,从而根据定理得出答案,因此2、3问在课堂上应该请基础好一些的同学讲清思维过程,便于全体学生掌握,在三个问题处理完之后,最好将题目变形:   2已知sin35°=0.5736,则cos______=0.5736.   3cos47°6′=0.6807,则sin______=0.6807,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配合例3的教学,教

文档评论(0)

138****19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