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山文化自由论坛 ——泰山石刻 郭沫若讲“泰山是中华文化史的局部缩影”,而泰山石刻则是这部文化史的重要篇章。泰山石刻众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书法气象、造型美观,现仅撷其典型者为例,述其大端。 一、 泰山石刻的源流与现状 二、 泰山石刻的发展历史 三、 泰山石刻的内容分类 四、 泰山石刻的文化价值 屹立于中国东方的泰山,参穹灵秀,形势巍然,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历来是至高无上的。特别是自秦汉至唐宋,随着帝王封禅告祭仪式的不断举行,文人墨客接踵而至,群众性的游山朝拜活动越来越盛,为泰山留下了丰富的石刻资料,令泰山锦上添花。这些石刻资料,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内外广大游客真正认识泰山、全面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广大有志研究泰山的科学工作者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泰山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石刻作品1696件,其密度之高数量之大冠中国名山之首。在时间跨度上从公元前2百多年直到现代纵贯2千余年;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秦汉时期的泰山石刻 秦汉时期,中国历史进入大一统国家的第一阶段,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业已出现并成为文明形式之一的石刻文字,亦随之进入了初步发展时期 演变特点:石刻受到了帝王的重视;石刻的形制渐趋统一固定;数量逐渐增多,文字、内容由简而繁;其书法由小篆体逐步过渡到汉隶。 碑刻的形制、内容、铭文体例等至此已经基本定型,后世各代的碑刻,多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泰山石刻 魏晋时期,是社会处于分裂的时期,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歌功颂德的巨形墓碑骤然大减。 主要特点:就书体而论,篆、隶、楷、行各体俱备,有的同一处石刻兼有篆、隶、楷、行各种笔意,且笔法、刀法更加娴熟。享有盛名的“魏碑体”,即形成于北朝时期。 就形制而论,北朝时期的石刻几乎具备所有的石刻形制,尤以造像、墓志、碑刻、摩崖四种石刻数量最多,艺术造诣最高。。 隋唐时期的泰山石刻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石刻也随之发展到极盛阶段,其势头一直延续到宋、金、元、明、清,且至今不衰。 与魏晋南北朝相比,隋唐时期的石刻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石刻的形制更加多样,内容多样。 第二,石刻的书体有新的发展。前代石刻皆为篆、隶、楷书,而唐代开始使用行书。    第三,隋唐时期的刻经,各教派都很发达 第四,佛教石造像达到了极盛时期。泰山现存的佛教造像,皆为隋 唐时期的遗物 著名的有: 隋《张子初等造像记》,刻于隋开皇十一年(591),1957年在泰安城长春观遗址出土,时仅存佛像底座,底座四侧面刻造像记58行317字,今存岱庙碑廊。 宋、元、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鼎盛逐步走向衰亡的历史时期。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各种形式的石刻均得以大量使用,涉及的内容广泛,但均属沿袭,创新者无几。从泰山现存这一时期的石刻资料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题词、题名、题记等石刻,从北宋以后各代达到极盛时期,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文人墨客的精神面貌。现存泰山的历代题词、题记、题名石刻中,98%为北宋以后各代的作品。而尤以明清及现在的作品数量最多。 第二,北宋以后各代,俗吏铲毁前代人题词、题记、题名的事屡有发生 第三,清代中后期,泰山周边各县百姓来泰山立“香火碑”、“还愿碑”者大增 第四,就泰山而言,宋代碑刻铭文近半数为行书,其次为楷书,间或有篆书、草书、瘦金体,但无一例为隶书。这种情况在唐以后各代极为少见。 第五,北宋时期,题诗刻石始兴,极盛于清代。据统计,现存泰山的题诗刻石大都刻于北宋以后各代。 第六,北宋时期还出现了多处异常的摩崖石刻形制,即“竖写左读”:刻写仍是自上而下,读取则要“自左而右” 近现代泰山石刻 民国时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连年战乱,使泰山的石刻处于衰落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泰安民众于1946年7月在泰山东北麓向阳岭建立抗日烈士公墓,立烈士墓碑百余通,立《建修抗日烈士公墓记碑》一通,刻题词、题联6处。。同年7月,泰安民众在泰山万仙楼北约100米处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新四军一纵三旅首次解放泰安城牺牲的烈士。碑通高1110厘米,分3层。 从此以后,泰山的石刻结束了陈旧的形式,扬弃了过时的内容,歌颂泰山、歌颂革命事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劳动人民的石刻方兴未艾。 建国以来的泰山石刻,以名人题刻及纪念性碑刻居多,比较知名的如: 1952年在泰山西溪口建冯玉祥墓,郭沫若先生题《冯玉祥先生之墓》 1953年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