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女性的歌――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哭嫁歌”
凉山彝族音乐文化背景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 纳苏、罗武、米撒泼、 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 主要分布在云南、 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其分布形式是大分 散,小聚居 ,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云南楚雄彝族自 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 , 是 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 彝族主要通过语言表演造型等不同 的表现手段和方式 , 塑造具有鲜明色彩和独特风貌的艺术。彝族 民歌声音高昂尖刻 , 感情粗犷奔放 , 保持着比较原始的形态和特 色。
田坝地区是彝族历史上彝、汉、番杂居区 , 并且以多年来是 土司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彝、汉、番等族经济文化上的交 流极为频繁 , 许多方面反映出别的地方所没有的因素和风格。如 其民歌特点 ,音域宽 ,曲调起伏高大 ,节奏悠长宽广、舒缓从容 , 旋律优美动人 , 多用短音节和句子 , 音调趋于平稳 , 中常有跳进 , 线条不大音域不宽 , 着重表达口头文学的叙事性。
对凉山地区的彝族音乐文化而言 , 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 统曲调 , 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 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 ,有的没有 , 是临时即兴填词。 山歌分 男女声调 , 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凉山彝族音乐的一般特
点是旋律反复与人声模拟 , 曲调结构形式比较简单。凉山彝族音 乐有对音乐因内容的不同而音调不同的变化调整 , 尽管曲调比较
简单 ,听起来情意甚为深沉。最能使人感受到彝族地方特色的 ,
莫过于其民间歌舞。彝族人十分善于唱歌 , 不仅以歌谈情说爱 ,
传递心声 ,而且以歌叙述历史 ,表达哀乐。讲述历史有古歌 , 诉说 过去的辛风月有苦歌 ,畅述今天的美好生活有颂歌 ,喝酒有酒歌 , 打猎有猎歌 , 放牛耕牛有牛歌 ,栽身有身歌 , 祭祖有祭歌 , 谈情说 爱有情歌 , 婚嫁有哭嫁歌、送亲歌、接亲歌、进亲歌 ,丧葬有哭丧 歌、送魂指路歌、怀亲歌 , 有时甚至到了随处应答以歌代言。
彝族音乐习俗及其哭嫁歌的联系 彝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 有着自己的语言和风 俗习惯,还有自己的文字。远在 7、8 世纪,彝族人民就已定居于 文山各地。与别的民族不一样的是他们向往神鹰 , 更为不同的是
他们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跨到社会主义社会来的。 彝族人唱着山歌 跳着舞,在那里,音乐是少不了的 ,况且环境优美 ,山清水秀 ,的确 少不了歌舞的搭衬。 他们的音乐舞蹈都有着本民族的风格和浓郁 的生活气息,而“火把节”一一彝族的狂欢节,更是彝族盛大的 节日,一般在农历 6月24日至 26日晚上举行。
彝族婚俗音乐
在彝族的婚俗中 ,从古到今,虽然具体的表现千姿百态、 多种 多样 , 但从基本上来讲 ,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 有着丰厚的 民间歌舞和音乐艺术土壤 , 无论是劳动间隙 , 还是年节婚丧 , 都要
以歌舞抒发其情感。歌舞音乐是彝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 , 所以 彝族人民的爱情一般都是在过节的时候相互培养的。 情歌是彝族 男女青年倾吐心事表示爱慕的歌谣 , 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情 歌词句自由、通俗、精练 , 形象鲜明 , 具有浓厚的山野气息。且曲 调优美柔和 ,连绵不断 , 有如涓涓细流 ,潺潺于丛林溪谷之中 ,如 山歌《苦口良药情才真》。在彝族婚俗中 , 新郎不能亲自去求婚 , 必须选英俊而善歌者代之 , 女方同意后 , 新娘需戒食数天 ,村邻们 还要唱“哭嫁歌”。抢亲是彝族的一项古老习俗 : 男方迎亲人束
紧腰带 , 以称之为“姑娘”的小伙子当“主攻手” ,其他人做掩 护, 勇猛冲向新娘 ;而女方的送亲队伍则用棍棒、脏水、锅灰、猪 油等物奋力反抗 ,直到抢亲人背起新娘冲出重围 , 将新娘放上马 背 , 到这儿也就基本完成了所谓的抢亲仪式。
彝族,这个生活在西南崇山峻岭中勇敢顽强的民族 , 流传着 这么一句话 : “不会跳舞的只有老牛 , 不会唱歌的只有木头。 ”这 说明彝族的民间音乐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 而且民歌和民间文学 往往融为一体 , 如彝族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抒情长诗 《阿莫尼惹》 、 《阿依阿呷》、《阿惹妞》、《阿丝牛牛》等 , 都是用歌曲形式 传唱的。彝族的民歌极富特色和感染力。 彝族民歌因地区的不同 , 其风格各异。凉山南部的民歌高亢激越 , 凉山中西部的民歌轻柔 优美、婉转低回 , 凉山东部的民歌敦厚朴实、欢快热情。谈到这 里,不能不谈及彝族民间音乐的另一重要载体一一乐器。凉山彝 族民间乐器丰富多彩 , 优美动听 , 而且独立发展 , 自成体系。从原 始乐器至近代乐器几乎没有断层。主要有口弦、月琴、马布、葫 芦笙、胡琴、彝箫、竖笛、唢呐等。彝族人说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