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卓越的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 —— 金融危机的文化解析 文/余明 2007 年以来,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金融机构经 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反思现象背后, 危机爆发有着怎样的深层次的 原因?有事什么决定着金融企业的兴衰成败?笔者尝试从文化层面 解析危机的根源, 探究企业文化对金融企业的重要作用, 进而对国内 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讨论。 金融危机产生的文化原因解析 金融危机的产生,能够在文化层面发现深层次的原因。从宏观层 面来看,文化史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层面因素,而从微观基础来看, 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决定着企业的行为。因此,从文化视角来 分析金融危机发生的激励,或许会更加接近危机的本质。 (一) 脱离诚信文化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隐患 诚信是金融的灵魂。 经济学家米尔顿 ?费里德曼说 “诚实可信能 降低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 诚信社会、诚信市场发展的斗争史。 “信托责任”一直是现代银行业 所奉行的圭臬, 也是欧美商业银行数百年发展的基石。 但是回过头来 看金融危机前的欧美银行业, 很多的投资银行和金融公司并未真正将 “诚信”这一最古老的商业信条贯穿到公司管理制度机制、 业务流程、 产品创新以及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中。 当诚信不再成为从业人员的基 本职业操守时,作假、欺诈就一定会成为必然。在危急中暴露出来的 纳斯达克前主席伯纳德 ?麦道夫,采取“买空卖空”的手段,片区全 球投资者 500 亿美元的欺诈案例震惊世人。曾是美国最大储蓄银行 之一的华盛顿互惠银行,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数年间, 不顾客户承担 的风险,疯狂推销可变利率房贷,谋取不当利益,最终也落到挤兑破 产的境地。 (二) 短期逐利文化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源 身处金融市场竞争前沿的华尔街投行和各类金融公司均把 “创造 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信奉“逐利文化” 。但一个人或 公司过度逐利, 并且将此作为最高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 就会丧失其 承担的社会责任,漠视股东、公众等相关者的利益。一些金融从业者 为了谋求企业、特别是自己的高收益,不顾巨大风险,甚至不惜伪造 业绩,欺骗股东,逃避监管,最终导致金融市场灾难。亚洲大型银行 一般由两到三个大股东, 股东对经理人的监督和约束较严。 而美国银 行的股权非常分散,大股东持股一般不超过 10% 。虽然很大部分情 况存在员工内部持股,但期权锁定的时间并不长。在这一过程中,很 容易重视短期利益,而忽略长远风险,这种长期形成的过度“逐利文 化”很难改变。在利益驱动下,银行往往在繁荣面前忽略了风险,当 风险部门与前台部门发生冲突时, 通常听取前台部门意见。 在这样的 公司文化影响下,风险的积累和爆发是必然的。 (三) 缺乏审慎的风险文化是酿成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 在追求业绩的目标驱动下, 追求业务 规模和业务利润的短期快速增长, 而忽视风险甚至无视风险。 到的风 险和你想选择在金融行业非常普遍, 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与风险管控 水平下降,连一向严谨的权威评级机构也盲目乐观、无视风险,作出 不客观的评级结论, 加剧危机深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低收入 人群在消费信贷的刺激下, 对自己财务能力弱小的现实视而不见, 过 度举债购买, 最终被迫接受破产的悲惨命运。 许多新兴衍生金融产品 的潜在风险巨大, 而且潜在损益又往往不反应在资产负债表上, 不容 易检测和控制, 一旦出现超出模型假设条件的系统性风险, 风险管理 的脆弱性就暴露无遗。 (四) 自由放松的监管文化是孕育金融危机的温床 美国文化崇尚独立自由,追求科学工具的创新和应用。人们对那 些有着悠久历史和良好声誉的大型金融企业给予充分的信任, 对它们 创新的金融工具的风险性估计不足, 对资产评级机构的评级真实性不 加怀疑。大型金融机构凭借良好的信用记录, 向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做 出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和监管制度的承诺。 正是由于过分相信这种 “契 约”承诺,监管机构放纵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放纵自由的经济行为, 并放纵大公司的主力和金融市场的投机。 在政府高度信任市场 “创新” 机制时,事实上许多金融机构的 “创新产品” 都超出了核心业务范畴。 在没有经验和风险失控的情况下, 终于酿成风险。 危机—加强监管— 繁荣—放松监管—危机, 是监管理念的历史循环。 金融危机后, 美国 通过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多德 - 弗兰克监管法案》,把衍生 品等“影子银行” 体系纳入严格的监管框架中,对银行体系实施全面 的宏观审慎监管。 这次严厉的监管变革能够持续多久, 是否会从根本 上改变美国信奉市场力量的监管导向,仍然要等待历史的检验。 卓越的企业文化石企业最根本的竞争力 危机对金融企业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洗礼和冲击,而他们在危 急中的名媛

文档评论(0)

大宝&小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