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江川县古籍文献考述
(1919 年以前)
姓名:刘锦曼
班级: 13 级汉语言文学 1 班
学号: 2013031126
【摘要】江川地处滇中腹地,星云、抚仙(现已划归澄江县)两湖妩媚秀丽;梁王、架
雄诸峰雄奇青翠;这里山川锦绣、气候宜人、湖山秀美,素有“高原水乡” 、“鱼米之乡” 、
“云烟之乡” 的称誉。李家山古墓群发掘出的战国西汉时期的文物, 是古滇文化的杰出代表。
在这块土地上, 曾养育出明万历钦赐进士杨整刚, 清嘉庆进士万华, 光绪翰林院庶吉士张维
彬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 本文主要以历史古籍为切入点, 通过翻阅地方县志、 文史资料等方
法,从中找到 1919 年以前江川县的古籍文献资料,做出初步分类考述,从中了解江川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日后进一步考查做好基础。
【关键词】江川县;古籍文献;文人作品
【序言】
江川历史悠久。 早在百万年前, 江川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 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江川,汉为俞元县中心,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南诏向东兼并黎州等地后,设河阳等郡,河阳郡属下有江川县(有说江川之名始于此),至元二十年(1283)降州为县,此后历代袭称江川县。江川县治,初设碌云异城(今龙街) ,明崇祯七年( 1634)因滨湖水患迁至江川驿(今江城) ,1950 年 11 月初由江城迁大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经以 “百里湖光小洞庭, 天然图画胜西湖” 的诗句赞誉星云、抚仙二湖的风光,以“牛虎铜案”为代表的一大批青铜文物,是国家瑰宝,
也是古滇文化的代表, 在江川这块风水宝地, 养育出了许多优秀儿女, 涌现了不
少文化名人。 但由于江川地处滇中, 在古代属于边陲地区, 文化发展程度远不及
中原地带,所拥有的古籍文献有限,多以诗集为主;其中还夹杂有诸如《徐霞客
游记》等非江川籍人士所著的记述江川县地理风貌的书卷律诗等。 本文中将现有
的关于江川的历史文化古籍(包括诗文、传记、碑文等)进行分类,并作出初步
1
的简介与考述。
一、 诗文类
纵观江川历史,江川诗歌创作的状况并不很乐观。简言之,历史积淀不深,
起步较晚。据史料显示,江川上世纪
80 年代初以前,只留下过一部《丹凤山樵
诗稿》。
1、林槐及其《凤丹山樵诗》
1
林槐,字梦庭,号星湖,江川大街人。清咸丰己未(
1859)生,卒于民国十
三年( 1924),享年 65 岁。清光绪壬午( 1882)中科举,封文林郎。他一生致力
于创作诗词歌赋,其代表作著有《凤丹山樵诗》八卷,约 4 万余字,共收 400
余首诗篇。卷首由段兆鳌(贵州省贵定人,民国元年任华宁知县) 、李坤(又名
李厚安、昆明人,清光绪年间文人)为之作序,此书绝大部分内容是记载其游览全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诗作。于民国八年( 1919)新镌刻藏于滇省文诚堂,流传于世。因他生于动乱之际,世态炎凉,其为人事迹知者甚少。
林槐祖籍闽省人氏,因先祖来滇为官,见滇俗浑厚,滇民朴诚,遂乐居不还闽。先择居江川江城内,后移居华宁县大街(现属江川) ,由此不复迁,相传数十代而至梦庭, 其先祖甚有名望。 林槐幼年因其母供诗书刻苦学习, 青年时代获“秋榜放南天,锁闱五千人”乡试孝廉后,两次漫游大江南北,历经三万余里,
深得祖国壮丽山川哺育, 一生创作许多诗歌卓有成就。 所著《凤丹山樵诗稿》(仿宋木版)八卷,全集共收四百余篇古体、近体诗。从内容来看,大体分为歌咏祖
国山川的写景诗; 咏诵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事抒情诗; 还有与亲友往来唱和的应酬诗和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等类。形式上有五言、七言律诗。题材广泛,清新朴实。林槐的大量诗篇生动地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情感, 歌颂了高原水乡的美丽景色。尤以描绘了星云、抚仙湖优美生态的诗篇,使人读之若漂浮在云海中,若游荡在“小洞庭” ,暂且忘去凡世的尘埃。
其余作品还有《宁海八景诗》和《宁海变迁事略》等。 1922 年冬十月,避乱江城,著有《重题云岩寺八景诗叙》 (载民国《江川县志》)。
《丹凤山樵诗》中闲居乡里所作之诗,如《渔翁》:星湖有渔翁,泛宅临水浒。
1
据《江川文史资料合集·第一卷》
2011 年 12 月版, 98 页
2
垂钓蓼花洲,棹歌绿杨浦。
得鱼不卖钱,携就船头煮。
时或入市尘,满榼换酒脯。
妻儿能荡舟,醉卧不施罟。
问名笑不答,鼓枻投烟渚。
除林槐之外,江川当地人创作的诗联不多, 从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诗碑来看,大多是来江川做官或至江川浏览的落魄文人留下的作品。 如界鱼石的几块石碑,年代最早的是明代姜思睿的《题界鱼石》。
2
2、姜思睿及《题界鱼石》
姜思睿,字颛愚,浙江省慈溪县人,明天启进士。崇祯初擢御史。后任云南
巡抚,他赴临安办理公务归,过界鱼石,写此诗寄兴。
《题界鱼石》
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
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
燎原已扑殃池焰,解网应消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