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再评价管理办法解读.docx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再评价管理办法解读.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解读 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落实上市许可持有人不良事件 监测和再评价主体责任,保障公众用械安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 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以 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现就有关问题 解读如下: 一、《办法》的背景 2008 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原卫生部联合发布了《医疗器械不良 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国食药监械〔 2008〕 766 号)。此 后的十年中,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逐步制度化、正规化、常态化, 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国家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注册用户和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年报告数量大幅增加。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经营单位和使用 单位的报告意识逐步增强、报告质量逐年提升。国家、省、市三级不良事件 监测网络逐步健全,监测技术机构和人员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2014 年修订 出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医疗器械不良 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2017 年 10 月,中办国办印 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厅字〔 20 17〕 42 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建立上市许可持有人直接报 告不良事件制度,要求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根据科学进步情况和不良事件评 估结果,主动对已上市医疗器械开展再评价。随着工作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逐渐显露出企业重视程度不足、主体责 任落实不够、监管强制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因此,完善并出台《办法》,将不良事件监测制度的法律层级从规范性 文件提升至部门规章,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 价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规范和细化工作要求,强化监管手段和措施, 提升强制力、 约束力和震慑力, 对推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 及早发现产品风险、消除安全隐患、保护公众健康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办法》的主要思路 本次制定是落实《条例》、《意见》的有关要求,以强化医疗器械不良 事件监测、再评价等上市后监管手段为核心,以落实持有人不良事件报告主 体责任和再评价主体责任为重点,贯彻风险管理的理念,在总结现行《办法》 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际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以落实持有人主 体责任、提高风险发现和评价能力、推动上市前上市后监管联动为目的,在 制度层面推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的健全完善。 三、《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共九章八十条,在篇幅上较原《办法》四十三条有了极大的丰 富。内容主要包括总则、职责与义务、报告与评价、重点监测、风险控制、 再评价、监督管理、法律责任以及附则。 《办法》在“总则”中,增加了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的定义和主体 责任的规定;在“职责与义务”中,增加了持有人和经营使用单位义务的规 定;在“报告与评价”中,按基本要求、个例报告、群体报告、定期风险评 价报告分节规定了报告与评价的时限、流程和工作要求;新增了“重点监测” 一章,建立重点监测制度,增加哨点工作职能;在“风险控制”中,增加了 持有人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细化了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在风 险控制中的职能;在“再评价”中,增加了持有人主动开展再评价的工作要 求,明确了再评价结果表明产品无法保证安全、有效的,持有人应主动申请 注销上市许可;新增“监督管理”一章,规定了监管部门的检查职责和重点 检查内容;在“法律责任”中,调整了处罚幅度、增加了处罚种类,强化了 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提高了震慑力。 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是指已上市的医疗器械,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 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本《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的定义删除了原《办法》中“质量合格”的表述,即因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问 题导致的伤害事件或者故障事件均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范围。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应当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即怀疑某事件为医疗 器械不良事件时,均可以作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报告。 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报 告;创新医疗器械在首个注册周期内,应当报告该产品的所有医疗器械不良 事件。 常见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包括伤害事件和故障事件等。 五、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的主要义务 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是指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和医疗器械备案凭证 的持有人,即医疗器械注册人和备案人。 《办法》紧紧围绕落实持有人主体责任做出规定,要求持有人:建立包 括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制度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配备 与其产品相适应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文档评论(0)

158****32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