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描写母亲的写人抒情散文
我的母亲和天下大多数母亲一样是位极其平凡的女子。善良纯朴。
有见过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是与父亲的结婚照。七十年代末在小县城很少有婚纱照,普遍的只是黑白的那种。父亲穿着中山装,母亲穿着碎花棉布衬衣,胸前垂着两条长长的辫子。从相片上看两人的表情都有些拘谨,但我认为是可爱。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恬静的。美丽的。
母亲与父亲的结合虽不能说完美,但总也是很好的。父亲虽说性子急了些,可善良正直。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从广东来到江西,一个人辛苦的成家立业,育有我们五个子女。其中的艰难处可想而知。
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使父亲的脾气有些急燥,母亲都是一直隐忍着。她说,如果跟他计较的话日子早已经没办法过了。为此母亲不知流过多少泪,甚至是在做月子的时候,她说,所幸那会眼睛没有哭瞎,要不然就不能看见你们几个健康成长了。她终究还是能够体谅父亲的。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默默地独自承受着。好在父亲的脾气来着快去得也快,家里总是欢声笑语多些。现在想想,那段应该是最快乐的时光。
年少时的我并没有跟母亲说过多少话。因为我的些许叛逆,因为母亲的忙碌。我上初中时小弟才出生,母亲实在是照应不过来便把小妹暂时寄养在大姨妈那里。就算是如此我们还有姐弟四个在家中需要她的照顾。而且她又必须得与父亲一起忙着生计,为我们姐妹几个的书费和食物而操心。在那样的情况下,几乎都是每天清晨自己醒来的时候她就开始忙碌,一直到夜晚我们入睡,她也还在忙碌,总是有那么多做不完的事情。那样,我们又能有什么时间对话?
我是家中姐妹最年长的那个,幼时能帮到母亲的就是照看弟妹。到大了就能帮着她做一些家务。却也不懂事,总是会惹她生气难过。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呕气而几天都不说话。常常觉得她的话就是唠叨,所以那些话也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一意孤行。 现在想想是很惭愧的。
出嫁时,她们说新娘子出了家门就不能再回头望。我从楼上自己的房间下来,厅堂有满满的人,我不敢去在那些人中去寻母亲的身影,不敢看到她的眼睛。穿过厅堂在迎亲女孩的陪同下走出大门,一步一步,没有回头。我不忍回头。其实嫁得也不远,也就半个小时的车程,可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能明白母亲当时的失落。
直到后来我身为人母后才懂得那些唠叨其实都是爱。犹如我对我的女儿们一样。渐渐的我发现我成了她的影子,在我对着我的女儿絮絮叨叨的时候。每次回家看着她额间的皱纹和头上的丝丝白发,我又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后的我。二十年后的我,是否也如这时的母亲一样沧桑?而那年,我希望我仍旧可以听见母亲的絮叨声,哪怕是一件说了又说的家常事,我会听,且会回应。
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我想我永远都无法磨灭我对她的爱,犹如她对我的爱一样。而这个永远,我敢肯定会是一辈子那么长。只是希望在她的晚年里,能少受一些病痛的折磨,能够开心幸福!
我写了若多的文学作品,却从未写过母亲。我不是不想写,而是实在想不出用何种语言来形容伟大的母亲。不仅是我,我想世界上所有的文学家,都难以用语言来描绘母亲,对儿女的那份特别的爱。只有在心里为母亲默默地祈祷,祝母亲健康长寿,尽心尽力地去照顾母亲。
父亲去逝之后,只有母亲与我们兄妹相伴。近八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健康精神很好,这是我们兄妹唯一庆幸的事,也是我们唯一感到幸福的事。父母是每个家庭的精神支柱,也是家族的感情凝聚点。家是温馨的,走进养育自己的家就更感温馨了,那份温馨无微不至。我居住在县城,每星期天回乡探望父母,这是我走出乡村三十多年来基本不改的习惯。父亲去世后,回的就更勤了。手提可意的食品,那种回家的感觉,心里融融的,脸上荡着不尽的灿烂,灿烂无疑是幸福的体现,想必有父母的人深有体会吧。当走下公交车,穿过乡野,走进养育自己的村庄,踏进老院,看到母亲慈祥的微笑时,一周的疲惫和工作中少有的不适,瞬间无存,只有不尽的轻松与快慰。
母亲摸熟了我回家的时间,每到星期五的下午,便剁好了几乎全是精肉的饺子馅,夏天自然是放在冰箱里。等到星期六的上午,或是举家三口,或是我一个人回到家时,便可从容地和面包饺子吃。我不到家,母亲是从不和面的。也从不因为我有时工作忙回不了家,把饺子馅吃掉。依旧放在冰箱里,等到下个星期天回家。母亲总喜欢给我们吃饺子,一是因为我们爱吃,二是我们兄妹在那个窘迫的年代,吃不上一顿饺子落下了心病。
有一年,我已略记事了,到年三十的下午,听着别人家剁饺子馅的声音,我们兄妹也吵着要母亲给我们做。母亲望着空空如也的家里,真是无法给我们解释。只是一边给我们刷洗着破旧的衣服,一边在不住地流泪,等待着被大队派去外地做工的父亲。傍晚时分父亲回来了,看着饥饿的我们,看着掉泪的母亲,蹲在地下抱着头,好想了一阵推门而出,疲惫的身影又消失在别人家喜庆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