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礼记· 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第一层 阐述“三纲领”的内涵和意义: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道德高尚,并且能够把这高尚的道德推广于全民和天下的人。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礼记· 大学(节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节选)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一、认真领会《大学》所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的意思和现代意义。 二、学习古人对人类美好理想热烈追求的精神,树立为人类美好理想的实现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三、深刻认识本文提出的“大同”和“小康”的思想内涵,正确分析其与我们现在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渊源关系,及其异同。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正确分析《大学》中的“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现代意义。 返回 教学重点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作品简介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内容基本上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的先秦至汉初儒家关于礼仪教化的论述。相传是西汉宣帝时戴圣所辑,今传本为东汉郑玄注本,共四十九篇。《礼记》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为后人研究古代礼制文明及早期儒家思想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在宋代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背景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礼制分崩离析,社会动荡纷乱,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人们惶惶不安,人们反对纷争,对国家、民族大一统热烈追求,希望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理想的大同社会。可惜在那个时代只是个难以实现的梦想,所以只能退求其次。即通过礼制的建设与推行实现“小康”社会。这也是人们对于儒家理论的新思考。 西汉宣帝时,戴圣辑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的先秦至汉初儒家关于礼仪教化的论述而成此书。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介绍: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一、学习焦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思想在当代社会有何意义? 儒家学派人格修养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二、《大学》和《礼记》 《大学》并不是单独的一本书 西汉儒者戴圣、编撰《礼记》,共49篇, 《大学》是其中一篇。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三、说文解字 《大学》之第一章 集中阐述: 儒家学派关于人格修养的宗旨 实践此宗旨的步骤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整体感知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示。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讲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礼记·大学》节选课件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第一段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