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教案
【教材分析】
《桂枝香 金陵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文诵读中的一篇,《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就“阅读与鉴赏”提出: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作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准确地把握诗歌之美、诗人之情,主导学生思维走向及课堂走向的传统教学方式,淡化了对诗歌诗句的逐步串讲,采用深入诵读,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感悟能力。这首词能够在众多怀古词中脱颖而出,主要在于在立意和识见上,高瞻远瞩,寄意深远。所以,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现对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大视野、大境界。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宋词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过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深入把握诗境诗情,培养对诗歌的意境分析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2、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对宋词的学习鉴赏有一定难度,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 同样一堂课,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是成功的导入。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金陵,走近诗人
1、导入:芳草萋萋,澄江似练,“虎踞龙盘帝王州”的金陵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记取了多少诗人的千古喟叹!
2、走近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神宗即位,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2、学习目标
①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②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③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3、读诗词,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澄江似练征帆去棹斜矗漫嗟荣辱寒烟衰草
上片写景,下片借古讽今。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
地点:故国;时令:晚秋;天气:初肃。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2、上片围绕这样的景物特点,都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峭拔。这是对山水的静态描绘:澄澈、峭拔。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动态)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
澄江
远
翠峰
征帆
登临送目近画图难足
酒旗
彩舟
远
白鹭
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交错,动静结合。
四、深入探究,体味情感
1、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典故,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
2、后人以之为鉴了没有?
参考答案: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漫嗟”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3、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
借乐景写哀情,以自然难变反衬人事匆促,抒发悲叹之情。
4、至今商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