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齐哈尔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四世同堂》中的“京味”语言艺术分析
学 院: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111班
学生姓名: 陈晓艳
指导教师: 陈宁来
成 绩:
2015
目录
《四世同堂》中的“京味”语言艺术分析
摘要
《四世同堂》是老舍创作的一部长达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分别 是《惶惑》、《偷生》、《饥荒》,透过这部小说,表现了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 普通民众生活。该书以北平一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人物纠葛, 矛盾丛生,生动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通市民的形象。以祁家为主,钱家、冠 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讲述了普通市民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 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市民在动乱的时代背景下 的艰难曲折的生活道路。
关键词:老舍、《四世同堂》、北京、“京味语言”、人文内涵
引言
老舍小说最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其小说散发出的浓郁的“京味” ,其“京味”
语言的运用将北京的景物、北京市民市井生活及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描述的独 具魅力。本文仅就《四世同堂》长篇巨著,浅析老舍语言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 的一大亮点 “京味”语言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
,、地道的北京口语
(一)、北京“儿化音”
“儿化音”是指在汉语普通话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 变现象,儿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在普通话 中,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如“顶”作动词, “顶儿”作名词;
“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
还有一类儿化是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 电影儿。
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如:米粒儿、门缝儿、蛋 黄儿。
在实际的儿化韵认读中,儿化音与其前面的音节是连在一起发音的,不宜分 解开来读(即不可把后面的“儿”字单独、清晰地读出)。但在诗歌散文等抒情 类文体中,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可单独发儿化韵的音,如“树叶儿,月牙儿” 。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将“儿化音”运用到文章中,加强了人物语言的生动性、 幽默性,增添了小说的“京味”。如:
1、 我给你送二斤杂合面儿.去。
2、 为了赶走困倦,他那一向会扯动的鼻眼象长了腿儿.似的,在满脸上乱跑,看 着很可笑,又很可怕。
3、 全胡同里理的孩子,不管长得多么丑,身上有多么脏臭,都是李四妈的“宝
贝儿”。
4、 一会儿,他要请干姊妹们来打牌。
5、 高第的短鼻子上皱起不少条儿.笑纹。
6他专心一致的要给若霞创造个新腔儿.o
7、 嗨!你们俩上哪儿.?
8、 小崔们虽然不会说这些名词,心里却有一股子气儿.,一股子不服人的,特别 不服日本人的,气儿.。
9、 唉一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 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 ”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 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1 0、“喝。好大的架子! ”晓荷撇着嘴说:“赶早儿别跟我这么劲儿味儿的!告诉 你,招弟,二小姐,作了特务! ”
诸如此类的描写,将北京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彰显的生动、 有趣,丰富了北京市民 文化,将北京市民的独特的乐观、幽默展现于面!
(二)、方言土话
《四世同堂》中运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口语词汇, 丰富的词语类别,凸显出 语言的生动、形象,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多多少少的折射出北京方言 的影子,在《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运用的北京方言中也涉及了各种词汇类型。 在名词的运用中,比如“今儿个” “明儿”“下半天” “老年间”等,是表示时间 的名词。“嚼谷”“门了”等是表示物类的名词。除了名词,动词也是一个很重要 的部分,常见的方言动词有表示人的思想活动的,比如“拉拢” “咂摸”“照应”
“交派”等,在《四世同堂》中都有应用。再如,有些形容词对人物的行为、事 件以及气氛的渲染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如“地道” “水大漫不过鸭子” “惺惺 惜惺惺,好汉爱好汉” “心里没病不怕冷年糕”等,都是北京方言中的常见形
容词汇。北京方言在《四世同堂》中的应用,使得小说更加贴近北京市民的生活, 这些方言词汇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生命力,使得生活在老北京胡同文化中的百姓读 起来会觉得倍加亲切,即使不是老北京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语言的趣 味性,语言中透露出了北京方言的神韵, 加上方言是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在小说 中使用,也符合人们的口语表达的需求, 而且结合了社会语言环境,使得语言的 运用更加独特。
其中,不乏一些幽默的比喻用法。
1、 有刻面人物心理活动的比喻,例如:
她的话里本也骂到桐芳,可是桐芳已躲到自己屋里去。象得了胜的蟋蟀似的 在 盆儿里暗自得意。
一出门,他极自然的奔了三号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