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技术与应用拓展案例包装文化.ppt

包装技术与应用拓展案例包装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捆扎工艺 * * 包装文化 1 对商品包装重新进行定义 我国国家标准《包装通用术语》对包装所下的定义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就是说,包装仅仅指盛装或包扎商品的容器或材料,顶多引伸为包装的操作活动。 文化是人类创造力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体现,创造力包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活动、审美意识等。 商品的使用功能和实用功能体现了商品的物质文化、商品的识别功能和审美功能,体现了商品的精神文化。而后者正是由商品的包装所完成的。显然,这里的包装不仅仅是指“包装容器和材料”,而是指商品的外在形式和总体形象。 商品包装的整体概念就包括商品的造型、色彩、质感、品牌、文字、商标、包装、装潢、广告,以及商品的风格、品质、特色,乃至商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这诸多要素构成的大包装系统,充当着消费者识别、判断商品的符号。 给消费者以美的精神享受,是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刺激物,它使顾客一见到或一听到就能引起注意, 进而产生购买的兴趣和欲望; 商品包装的这种识别功能和审美功能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和消费过程中的集中表现。 商品的外形、包装和商标是一种市场相结台的艺术创造,包含着很高的附加价值。体现了无法用数量计算的“愉悦感”、 舒适感”和“形式美感”。 2 包装文化的构成要素 包装文化的研究对象不是商品的物质文化, 而是商品中体现人们精神生活的各种文化要素,可以说包装文化就是以商品为载体,以商品外在形式为传达媒介,并可通过市场让渡给消费者的、反映消费者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 2.1 识别性 商品的识别性衡量商品外在形式或形象所实现的一种抽象 “肌理”功能的大小。 商品除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外,还必须向人们提供可感受和分析的信息。表明它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做什么用。人们依据这些信息,通过自己的感官接受来自商品的各种“符号”,如外形、结构、颜色、包装、商标、文字说明等形成整体知觉,然后产生相应的表象或概念,从而确定购买行为。 2.2 象征性 社会是由不同阶级地位、社会群体和职业的个人组成的,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 所以,消费者的某些心理需求和自我形象的塑造便与特定的商品发生了必然的联系,许多消费者追求商品的外形完美并非完全为了实用。 “求名型”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以追求商品的华贵和象征意义为主要目的,认为享受美的商品就是享受当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着意追求商品的“心理形象”,用美的商品来“包装”自己。 商品的象征意义是多方面的,如色彩的象征意义、造型体量给人的直感、包装图案的寓意、名牌商标的信誉度、高档商品的富贵性,以及商品属性与人的社会地位的适应性等, 都可以成为人们表现自我的外衣。 2.3 审美性 指商品的造型、色彩、装饰、包装等外观装饰成分的美观程度,其特点是商品的外形美与消费者求美心理的统一。即商品的客观美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的迎合。 西方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感性消费”和“理性消费 的术语,“感性消费”主要针对商品外形可鉴赏性、可装饰性等美学特征而言,感性消费的特点是“一看就爱”。 捆扎工艺 *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