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云南大理本主崇拜与佛教的融合
看过金庸小说的人想必知道宋朝时候有个大理国非常崇信佛教,以至于连皇帝都出家做了和尚。现实中大理地区笃信佛教是真有其事的。据考证,大理国“段氏自思平起到兴智共二十二王,其中七人(一说九人)让位为僧,一人被废为僧。”[]但是大理地区并不只信仰佛教,还有土生土长的本主信仰。几乎每个村社都有自己的“本主庙”。本主崇拜和佛教相互融合且共存,共同构成了白族人民的主要信仰。
一、本主崇拜
本主信仰根植于白族人民的生活中,是白族人民最普遍的信仰。“本主”,白族语称之为“武增”、“武增尼”、“增尼”、“本任尼”等,意思是“我的主人”,是村社的保护神。几乎每一个村社都有各自本主和本主庙,有本主神话及节日、禁忌。只要有功于民,祖先、英雄、平名百姓、其他宗教神祗,甚至石头、大树疙瘩都可能被奉为本主。
二、佛教传入及其与本主崇拜融合
佛教在大理白族地区是极兴盛的。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打通通往印度的通道,称为“蜀—身毒道”。《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载:
“天竺与中国之交通最早者有蜀、身毒道,即经过永昌地区。所可考者,战国时已通,汉以来而盛,南朝时亦通行。”
云南处在蜀—身毒道的必经之路上,北接四川,南通缅甸。佛教最初就是循着这条路直接从印度传入云南的,称为“阿吒力密教”。阿吒力是梵文acarya的音译,意为“轨范师”或“导师”。阿吒力密教是公元7世纪以后印度大众部佛教的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公元8世纪以后,阿吒力密教由摩揭陀国出发,经缅甸北部传入南诏国,广收教徒,设坛讲经,为老百姓禳灾祈福。阿吒力密教以其咒术、秘法与当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相融合,相互吸收和借鉴,不断充实和改变自己的内容形式,成为当地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的一部分。
后来,随着与中原地区交往的日益密切,汉传佛教大量传入,特别是元代设立云南行省后以禅宗为主的汉传佛教大规模传入,使阿吒力密教逐渐衰落下去,一部分被汉传佛教融合取代,一部分失去自己的庙宇和信徒,被迫转入农村,娶妻生子,世代家传。之后大理地区的佛教基本上以禅宗为主。佛教几乎从传入伊始,就受到白族人民的尊崇。
大理国时期,是大理佛教发展最兴旺的时期,由于举国崇信佛教,大理国也被称为“妙香国”,历史上更是有多位皇帝出家为僧。之后,佛教在云南长盛不衰,元代郭松年的《大理行记》记载:
“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戒乃已。沿山寺宇极多,不可殚纪。”
白族人民在接受佛教的教义、信仰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将佛教因素融入他们传统的本主崇拜中,使部分佛教神祇成为他们本主崇拜的一部分。例如观音菩萨本主。本主祭祀中的《观音诰》说道:
“妙庄王,老国太,观音老母三姐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公主,修行清凉山,二公主,修行四川峨眉山,三公主,功果大,修行南海普陀珞珈山,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白族人民制作了很多关于观音的神话故事:《观音伏罗刹》、《观音收鱼精》、《观音负石阻兵》等等。
三、本主崇拜与佛教融合的原因
(一)实用理性主导的崇拜方式
白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洱海边,以农耕和打渔为生,这是一切文化的基石。由于文化乃是基于对生活的理解和关照,故而白族的文化是“生存论”的而非“认识论”的。生存论的文化关注的重心乃是现实生活的种种需要,而非飘渺的天国世界。这是一种实用理性主导的文化。表现在宗教信仰中,便是多神崇拜,不同职能的神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例如剑川阳乡村大树疙瘩本主和葭蓬村黄牛本主就因在洪水泛滥的时候帮助人们堵住了洪水,使人们免受洪水灾害,故受到供奉。
伴随着功利性而来的是在对待外来宗教的态度方面具有较大的宽容性。只要新的宗教形式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就可以相对容易地被接受。
并且,本主崇拜不是祖先崇拜。人们只说本主是“本境之主”,是保一方水土的村社神,而并不将本主作为自己的祖先来供奉。白族人民的祖先崇拜是个体性的,各家有各家的祖先。祖先崇拜作为氏族成员紧密联系的反映和纽带,主要起到了维系氏族共同生存和团结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和相对稳定的血缘意识和种族特性,因而也就在对待外来宗教的态度方面具有更大的和更为持久的排他性。但本主崇拜并没有这种基于血缘宗族的排他性。
但是,由于本主崇拜过于注重外部的奉神礼仪,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宗教教义、教规和经典,也缺少常设的宗教组织。这使得本主崇拜一方面不与现实的社会控制手段形成紧密的结合,对人们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有较大局限性;另一方面它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宗教理论和信仰体系,难以在精神层面完全满足人们的信仰需求并产生约束力。这就给佛教留下了广大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