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流行病学研究:多中心前瞻性研究.ppt

中国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流行病学研究:多中心前瞻性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结果--患者资料 研究结果--患者资料 特点 n=1139 原发病治疗方式(n,%) 化疗 823 (72.3) HSCT 302 (26.5) 其他 14 (1.2) 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d,range) 14 (3 - 97) 住院时间(d,range) 26 (2 - 288) 发热时粒细胞绝对数值 (×10^9/L, range) 0.02 (0.00 - 0.50) 0.1 - 0.5 (×10^9/L) 271 (23.8) 0.1 (×10^9/L) 868 (76.2) 研究结果--粒缺伴发热的发生率 随访期内共发生784例次发热 时间 发生率 粒缺后 7 天 60.9% 粒缺后14天 75.8% 粒缺后21天 81.9% 粒缺后28天 83.0% 粒缺后35天 83.0% 粒缺后42天 87.8% 多因素分析 P HR 中心静脉置管 0.0001 3.407 胃肠道粘膜炎 0.0001 10.548 既往90天内暴露于广谱抗生素 0.0001 3.582 中性粒细胞缺乏7天 0.0001 4.194 研究结果--粒缺伴发热的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临床特征 在 784 例次粒缺伴发热中 不明原因发热:253 例 临床证实的感染:429 例 微生物学证实的感染:102 例 研究结果--临床特征 构成比 革兰氏阴性菌(%) 44.5 革兰氏阳性菌(%) 38.0 真菌(%) 17.5 研究结果--病原体检测 784例次发热患者共采取培养标本1117例 研究结果--革兰氏阴性菌(按标本部位) 发热:784例次 标本:1117例 检出:209例 革兰氏阴性菌:102例 研究结果--革兰氏阴性菌(按病原体) 非发酵菌占G-菌比例:37.2% 发热:784例次 标本:1117例 检出:209例 革兰氏阴性菌:102例 研究结果--革兰氏阴性菌(按不同部位病原体) 血 痰 肛周拭子 导管 皮肤脓性分泌物 尿 大肠埃希菌 22 2 1 1 肺炎克雷白 19 4 2 1 阴沟肠杆菌 1 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6 铜绿假单胞菌 8 10 1 1 1 鲍曼不动杆菌 5 琼氏不动杆菌 1 1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3 干燥奈瑟氏菌 2 皮氏假单胞菌 1 产吲哚黄杆菌 1 奇异变形菌 1 解脲棒状杆菌 2 产碱杆菌 2 嗜水气单胞菌 1 荧光假单胞菌 1 发热:784例次 标本:1117例 检出:209例 革兰氏阳性球菌:87例 研究结果--革兰氏阳性菌(按标本部位) 剔除粪便、鼻拭子筛查标本 发热:784例次 标本:1117例 检出:209例 革兰氏阳性球菌:87例 研究结果--革兰氏阳性菌(按病原体) 研究结果--革兰氏阳性菌(按不同部位病原体) 血 痰 导管 皮肤脓性分泌物 尿 房水 表皮葡萄球菌 14 4 1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4 1 粪肠球菌 4 1 2 缓慢葡萄球菌 5 溶血葡萄球菌 5 人葡萄球菌 4 草绿色链球菌 3 肺炎链球菌 1 2 中间链球菌 1 星座链球菌 1 屎肠球菌 0 研究结果--真菌(按标本部位) 发热:784例次 标本:1117例 检出:209例 真菌:40例 研究结果--真菌(按病原体) 发热:784例次 标本:1117例 检出:209例 真菌:40例 剔除粪便、鼻拭子筛查标本 研究结果--真菌(按不同部位病原体) 血 痰 皮肤脓性分泌物 黄曲霉 6 1 烟曲霉 1 白色念珠菌 5 6 热带念珠菌 3 隐球菌 1 剔除粪便、鼻拭子筛查标本 研究结果--病原体的分布 剔除粪便、鼻拭子筛查标本 研究结果--病原体的分布(血) 研究结果--病原体的分布(痰) 死亡率 发热患者 9.2% 无发热患者 4.8% P=0.099 no fever fever 研究结果--总体死亡率 肺部感染死亡率 20.8% 血流感染死亡率 7.1% 研究结果--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P HR 年龄40岁 0.047 5.000 血流动力学不稳 0.001 13.185 肺部感染 0.031 25.905 血流感染 0.038 9.715 既往耐药菌的定植或感染 0.005 28.734 研究结果--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无任何危险因素 vs. 具备任何危险因素 总体死亡率:15.6% vs. 0.0%, P=0.005 讨 论 讨论1--既往90天内暴露于广谱抗生素是粒缺伴发热的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P HR 中心静脉置管 0.0001 3.407 胃肠道粘膜炎 0.0001 10.548 既往90天内暴露于 广谱抗生素 0.0001 3.582 中性粒细胞缺乏7天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