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III课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III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III》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Z051043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III 英文名称: Chinese ancientry literature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 72 学  分: 3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三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II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目标:通过对文史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概况和重要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进而提高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要求:1.通过典范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布局等诗文写作的技能。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它,并进而能加以分析、鉴赏,做到剔除封建性的糟粕,吸取民主性的精华。 2.对文学发展史上不同体裁的文学表现形式,有系统、概略的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能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3.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诗文,要求学生能熟读和背诵。 4.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够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1个学期,分为《宋代文学》、《元代文学》两部分。《宋代文学》的重点章节是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难点是绪论、第二章、第四章、第九章。《元代文学》的重点章节是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难点是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III》教学以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讨论交流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潜力。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根据课程各章节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实践环节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较好地胜任中等学校的文言文教学工作,并具备独立研究某些问题的初步能力。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II》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 外 其它 小 计 绪论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2 1 第一章 宋初文学 4 2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 3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4 4 第四章 苏轼 6 5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4 6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4 7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4 8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4 9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6 10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2 11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1 12 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体 1 绪论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绪论 2 1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4 2 第二章 关汉卿 4 3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4 4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2 5 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6 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7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2 8 第八章 元代散曲 2 9 第九章 元代诗文 2 合计 72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根据中文系修订的教学计划,本课程从二年级开始开设,讲授二学年,计288学时。第二学年讲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第三学年讲授宋辽金、元代文学、明清、近代文学。与该课程相关的有《古代汉语》、《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概论》等课程。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九)说明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 考核形式:考试(闭卷)。 评分办法: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中国古

文档评论(0)

zxj412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