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鉴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韦应物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鉴赏 本文是关于 韦应物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登楼寄王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曰: “踏阁攀林恨不同, 楚云沧海思无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韦应 物的登楼寄王卿译文,欢迎借鉴! 登楼寄王卿作者: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注: ①此诗约作于 980 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 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春日登楼怀归》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尾联由见闻而怀归,全诗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鉴赏 王卿是作者的好友,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抒怀,后来南北一方,作者对他非常挂念。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 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这首七绝。 首二句写寄诗之情。“踏阁攀林恨不同”,“踏阁”,即登上楼 文学分享 有关韦应物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阁;“攀林”,即攀林登山。楼阁在山上,应是先登山后登楼阁,由于声调关系,这里颠倒来用。 秋日出游,本多感慨,现在又是独自登临,无好友在一起相与谈论,心情更觉怅惘,故而有“恨不同”的叹恨。“恨不同”,就是不能与好友王卿同游之恨。 “楚云沧海思无穷”,“楚云”,指南方,“沧海”,指北方。当时作者宦游江南,时值兵乱之后,与好友南北一方,关山阻隔,路遥途远,相思相望,颇感伤怀。“思无穷”三字,表现出了作者无限伤时和思友之情。 后两句目中所见的凄凉景象。 “数家砧杵秋山下, 一郡荆榛寒雨中。”秋山之下,只余稀落的几家人在捣洗衣服,人民已四处流亡,州中已空无人烟;寒雨之中,一郡但见荆棘丛生,不见稷黍。这两句表现出了兵乱后整个州郡民生凋敝、田园荒芜的凄凉景象。 诗人乃一州的长官,身负养民、保民、安民之责,目睹这种凄凉景象,内心十分痛苦。他在《京师叛乱寄诸弟》诗中说:“忧来上北楼”,在《寄李儋元锡》诗中说:“邑有流亡愧俸钱”,都流露了这一思想。 在唐人诗中,登览诗在写法上一般多先写登览所见之景, 然后抒情。这首诗恰恰相反,它是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自有其高妙之处。 韦应物写过许多山水诗, 诗中常有民生疾苦的反映, 这是与孟浩然、王维等人的山水诗不同之处。在他的山水诗中,山水田园不尽是 文学分享 有关韦应物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恬静而安谧,而是不时可见劳动人民的辛酸。从这首诗以及《广德中洛阳作》、《始至郡》等诗中均不难看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与元九书》说韦应物的诗“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正是就这类作品而言的。 结束语:这是一首怀念友人之作。 韦应物与王卿之间有着很深的情谊。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鉴赏, 感谢大家对本文的阅读!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文学分享

文档评论(0)

183****3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