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膜状舟形藻 N. membranacea 拟十字舟形藻 N. cruciculoides 柔软舟形藻 N. mollis 诺森舟形藻 N. northumbrica 琴状舟形藻 N. lyra 小形舟形藻 N. parva 舟形藻 Navicula spp. 菱形藻属 Nitzschia 其次为菱形藻属,主要有: 杂菱形藻N. hybrida、长菱形藻N. longissima、洛沦菱形藻N. lorenziana、海洋菱形藻N. marina、舟形菱形藻N. navicularis、琴式菱形藻N. panduriformis、菱形藻 N. sp.等 。 琴式菱形藻 N. panduriformis 长菱形藻 N. longissima 洛沦菱形藻 N. lorenziana 海洋菱形藻 N. marina 长菱形藻弯端变种 N. longissima v. reversa Nitzschia sp1 Nitzschia sp2 双眉藻属 Amphora 咖啡形双眉藻 A. coffeaeformis 中肋双眉藻 A. costata 钝头双眉藻 A. obtusa Amphora spp. 斜纹藻属 Pleurosigma 主要有:端尖斜纹藻P. acutum、美丽斜纹藻P. formosum、海洋斜纹藻P. pelagicum、坚实斜纹藻P. rigidum、斜纹藻P. sp.等。 海洋斜纹藻 P. pelagicum 美丽斜纹藻 P. formosum 端尖斜纹藻P. acutum P. sp. 此外,还有曲壳藻Achnanthes、美壁藻Caloneis、卵形藻Cocconeis、双壁藻Diploneis、斑条藻Grammatophora、楔形藻Licmophora、胸隔藻Mastogloia、羽纹藻Pinnularia、粗纹藻Trachyneis等属的种类。 圆筛藻 Coscinodiscus sp. 黄蜂双壁藻 Diploneis crabro 双壁藻 Diploneis spp. 曲壳藻 Achnanthes sp. 胸隔藻 Mastogloia sp. 楔形藻 Licmophora sp. 楔形藻 Licmophora flabellata 布纹藻 Gyrosigma sp. 针杆藻 Synedra sp. 羽纹藻 Pinnularia spp. 甲 藻 原甲藻 Prorocentrum sp. 底栖微藻对不同栖息介质的选择 2011年春季对不同栖息介质(马尾藻Sargassum sp.和珊瑚礁)表面附着的微藻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中主要优势种生物固碳的贡献。 结果表明,二者表面附着的底栖微藻均为硅藻,其中马尾藻表面有11种,主要包括菱形藻3种,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2种,楔形藻2种等;珊瑚礁表面有12种,主要包括菱形藻3种,舟形藻2种,双壁藻2种等。 种类组成与优势种 两种表面均出现的有:菱形藻、舟形藻、拟菱形藻、楔形藻和圆筛藻;而针杆藻仅出现在马尾藻表面,双眉藻和双壁藻仅出现在珊瑚礁表面; 马尾藻表面以爱氏楔形藻Licmophora ehrenbergii和长菱形藻占优势,而珊瑚礁表面附着的微藻优势种为:眼纹双眉藻Amphora oculus和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 马尾藻表面附着微藻的种类组成 珊瑚礁表面附着微藻的种类组成 生物量 二者表面附着底栖微藻的生物量差别不大,其中珊瑚礁表面略高,总丰度为1.86×107 cells/m2,马尾藻表面则为1.63×107 cells/m2; 以往研究结果显示,三亚湾的浮游植物丰度较小,低于其它海湾(杨志浩等,2007); 2011年春季三亚湾浮游植物的丰度范围:(1.55-9.20)×106 cells/m3 ,其数量级低于底栖微藻。 生物量 栖息介质 优势种 丰 度 (×106 cells/m2) 含碳量 (×10-3g/m2) 马尾藻 爱氏楔形藻 7.66 2.26 长菱形藻 6.57 1.61 珊瑚礁 眼纹双眉藻 8.96 2.31 尖刺拟菱形藻 4.34 1.12 小 结 珊瑚礁生态系统底栖微藻物种丰富,不同栖息介质呈现不同多样性; 马尾藻表面附着微藻的丰度略低于珊瑚礁,但其数量级远远高于三亚湾的浮游植物丰度; 底栖微藻生物量非常大,为珊瑚礁生态系统贡献巨大的初级生产力。 致 谢 本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KZCX2-YW-JS2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6140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9060)的资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