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成果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成果表 编制单位:(公章) 编号:1/46 地名代码 14088200121400000000 类别名称 县级行政区 汉 字 河津市 民族文字 语 种 汉语 标准地名 罗马字母拼 Héjīn Shì 写 使用时间 现今地名 简 称 别 名 曾 用 名 皮氏县 东经(自) 东经(至) 地理位置 北纬(自) 北纬(至) 原图名称 河津市 比 例 尺 1:50000 图号(年版) 9-49-18-A(2012版) 所在(跨)行 运城市 政区 地名的来历:北宋宣和二年(1120),龙门县改为河津县。1994年1月12日,撤县设市,改河津 县为河津市。 地名的含义:因境内有黄河渡口而得名。 地名的历史沿革:西周时,域内有耿国,都城在今城东南12千米处的山王村,晋献公十六年( 前661年)灭耿,耿国归晋,赐予大夫赵夙为采邑。战国时,韩、赵、魏三分晋地,河津属魏皮 氏邑。秦汉实行郡县制,设置皮氏县,属河东郡,此为河津正式设县的开始,县治在今市区西 南3千米的太阳村一带,后毁于汾水。新朝天凤元年(14年),改皮氏县为延平县。东汉复名皮 氏县,仍属河东郡。三国正始八年(247年)改属平阳郡。南北朝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 改皮氏为龙门县,属东雍州正平郡,县治在今东关村东与米家关村一带;太和十一年(487年) 地名的来 为高凉郡治,辖高凉、龙门二县;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为龙门郡治,领西太平、汾阴 历、含义及 二县;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时,邑汾水以北地区属西魏、北齐,汾水以南地区属西魏、北 历史沿革 周。隋开皇三年(583年),龙门郡废,邑属绛州;十六年(596年)改属蒲州;大业初属河东 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属泰州;二年为泰州治;五年析置万春县,治所在今僧楼镇张吴村一 带;贞观十七年(643年)州废,万春县并入龙门,属绛州;元和初改为河中府。宋宣和二年( 1120年),改龙门县为河津县。金初属河中府;贞祐三年(1215年),改属荣州。元初荣州废,河 津县属河中府。明属平阳府蒲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隶绛州,属山西省。 1947年4月河津解放,当年8月,境内汾河以北地区仍名河津,属吕梁分区,汾河以南地区 与稷山汾南成立稷河县;1948年8月,汾南地区复入河津;1949年3月,属陕甘宁边区新绛专 署,9月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与临汾合并为晋南,县随;1958年11月,县并 入稷山;1961年12月,县从稷山分出,恢复建置;1970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地区, 属运城行政地区;1994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津县,设立河津市(县级市),以原 行政区域为河津市行政区域,隶属未变。 地理方位:河津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运城市的西北角,距运城市区约85千米。 四至:东迎汾水,南屏峨嵋岭,西临黄河,北枕吕梁山。 毗邻的相关行政区:东与稷山县相连,南与万荣县相连,西与陕西省韩城市隔河相望,北与临 汾市乡宁县接壤。 行

文档评论(0)

zxj412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