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既然风化剥蚀作用下,地表夷平过程是自然进行着的,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那我们预防地质灾害就要从“空间差”和“时间差”两方面做工作。所谓“空间差”就是“避让”,这也是预防特大型地质灾害或规划重大工程的原则。主动绕避开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不去和大自然对抗。这是在规划选址选线阶段就要做的地质工作。 所谓“时间差”就是在可供利用的土地日益紧张或有些特殊工程难以绕避开地质灾害地段时,就要通过监测预警、工程加固等措施,延缓该处的块体运动发生时间,保证工程有效使用期限(寿命)内地质灾害不发生,即使得地质灾害发生时间“滞后”于工程使用期。 区域工程地质工作基本指导思想 抓大放小 抓结构和演化 合理利用“空间差” 积极应用“时间差”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1. 我国最初的一幅区域工程地质图是由谷德振等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编制的 “1:100万长江流域工程地质分区图” 2.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中期是我国区域工程地质研究最为活跃的时期 (1)1957年 刘国昌撰写了《中国区域工程地质纲要》一文,并附有 “1:200万中国工程地质分区略图”一幅 (2)刘国昌 1964《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学》教材,中国工业出版社 (3)郑象铣 陈维辉 1958 《中国工程地质分区》一文,附有 “1:800万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图” (4)1959年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姜达权主编1:400万《中国综合工程地质图》 (5)60年代初期胡海涛主编1:300万《中国工程地质图》 (6)1960年北京地质学院张咸恭编撰了《中国区域工程地质概论》 (7)1965年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张宗祜主编 “1:100万中国黄土类土工程地质图”及说明书,中国工业出版社 我国区域工程地质研究史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3. 改革开放后结合开发区开展区域工程地质工作 (8)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幅全国性工程地质图: 1990年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任国林主编 “1:400万中国工程地质图”及说明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9)1991年地质矿产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葛中远主编 “1:500万中国地质灾害类型图” (10)1992年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勘查院段永侯主编“1:600万中国环境地质图系”,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区域工程地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相当活跃 李兴唐 1987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与方法》. 地质出版社 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主持编写组著1991.《深圳市区域稳定性评价》.地质出版社 刘国昌著1993.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吉林大学出版社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第2节 中国工程地质环境形成的制约因素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作用制约着挽近地质时期以来 地质 地形地貌 气候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一、地质因素 燕山运动奠定了中国大陆基本的构造格架 白垩纪得名于英吉利海峡上由白垩土形成的白色断壁。 挽近时期中国大陆附近板块活动及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岩体 土体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印度大陆 青藏高原 三江地区 印度 NE20°,速率40—42mm/a 喜马拉雅 NE30°,速率29—31mm/a 拉萨地块 NE30—47°,速率27—30mm/a 羌塘地块 NE60°,速率28±5mm/a 昆仑山 NE61°,速率21mm/a 柴达木 NE61°,速率12—14mm/a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全球构造(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点是,全球划分为六个刚性的岩石圈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漂移,不断地运动(包括转动) 板块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块体的边界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上世纪60年代从大洋研究中提出的板块构造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现今板块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到了上世纪70年代,“板块构造上陆”,即用“活动论”观点探寻2亿年前的大陆构造形成历史,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地球形成历史约46亿年,经过多期演化历史 大陆岩石圈形成远比大洋岩石圈复杂 假定板块是刚体,其变形和运动主要集中在边界上,而大陆变形是弥散型 大陆可以分割成不同尺度的次级块体,变形主要集中在块体的边界,中国大陆上的一系列地震带就是典型的例子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析 在研究某一个地域的大陆构造变形时需要从活动论的观点,从全球构造框架或区域构造框架来研考 【全球四大构造系统(马宗晋,2001)】 GPS结果揭示的现今构造变形运动场 挟持于几大板块之间的中国

文档评论(0)

rabbitc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