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白居易唐诗鉴赏范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观刈麦》白居易唐诗鉴赏范文 本文是关于 白居易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观刈麦 时为盩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弊筐。 文学分享 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 岁宴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诗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期讽谕诗中的佳作,为后来新乐府、泰中吟等讽谕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看割麦这个简单情节, 表现出当时农民劳动 的艰辛、生活的困苦,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原因—— 苛捐杂税的繁重,把抨击柔头直接指向横征暴敛、搜括民财、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的封建剥削制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思想是借助于巧妙的构思、 富有表现力的写作手法和通俗浅近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正因为这首诗既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又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二者和谐统一,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主题思想鲜明,是《观刈麦》的特色之一。这首诗是白居易元和 文学分享 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二年( 807 )任盩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时所作的。县尉是个主管缉拿盗贼和按察奸宄的小官儿,要时常到乡间查访。因此,与农民接触的机会很多,从而为他创作出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打下了深厚的生活基础。《观刈麦》是一首描述农民割麦劳动的诗,全诗二十六句,但却写得集中、凝炼、深刻。 诗的一开头就写在五月麦收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全力以赴,抢 收“覆陇黄”的小麦,连妇女和儿童也来到田间给男劳力送饭送水, 而壮年男劳力正在烈日的灼烤下挥镰抢收, 尽管“足蒸暑土气, 背灼 炎天光”,而他们却“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平平淡淡的几句 话揭示出农民劳作的辛苦, 同时把他们抓紧时间急于趁白天把麦子早 收完的心情真实地表现出来。 接着进一步集中笔墨具体描写一个拾麦 的贫妇人。她抱着孩子,挎着破竹筐拣遗漏在地的零星麦穗, 为了“充 饥肠”。为什么“拾遗穗”,因为她家的土地已经“输税尽”—— 为 纳官府的赋税而卖光了, 没有土地可耕耘,自然“盎中无斗米储” (汉 乐府《东门行》)了。可见,拾麦人的生活比收麦人更穷苦。今天的 拾麦者,原本也是昨天的收麦者, 只因为“家田输税尽”而沦为拾麦 人。这就暗示了今天的割麦者,可能会成为明天的拾麦者,辛苦劳作 还是一场空。这里深刻地揭露了赋税的繁重, 正是“苛政猛于虎”的 真实写照。割麦人生活原本不宽裕, 漏掉的麦子,自己也还是要拾的, 但他竟允许贫妇人随镰拾麦, 可见割麦人对拾麦人的同情, 反映出劳 动人民之间相互帮助的可贵品质, 与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不择手段地 残酷剥削,恰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的结尾写诗人从农民的痛苦生活联 文学分享 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想到自己不劳而获的舒适生活, 感到非常内疚和不安。 作为一个封建文人,能够理解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痛苦并对自己自责, 而且能更进一步地抨击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心挑选了农民在田野收麦这样一个场景。 我们知道,冬天是一年中农民最难熬的时候, 因为此时去年收获的粮食吃光了,新的粮食还没有成熟。而夏秋季正是收获季节,庄稼人本当最丰衣足食的时刻。《观刈麦》写的恰恰是在这个收获季节里(而且还是比较丰收的年景)农民没有饭吃。拾麦妇人的土地上收的粮食,都缴纳了赋税, 没有了口粮, 只好抱着孩子在烈日下拾遗穗来“充饥肠”。一般作品写收获,往往表现农民喜悦的心情;而白居易相反,却写农民的“悲伤”。 收获时尚且食不裹腹, 其他时节生活的贫困和艰辛,自然更加苦不堪言。 这种精妙地构思对表现主题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深化作用。 相比,是白居易讽谕诗中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 在《观刈麦》中诗人也成功地运用了两个比较。其一是割麦人和拾麦人对比。割麦人家里还能有妇女小孩送来稀饭, 而拾麦人家却只能靠拾了别人的遗穗回去碾米充饥。 这样一比,不仅更突出了一部分农户的悲惨遭遇,而且也暗示了正在割麦的人将要面临的悲惨遭遇。第二是诗人自己和农民比较。 他想到自己一无“功德”, 二“不事农桑”,却年俸“三百石”,而农民一年到头“少闲月”, 却食不裹腹,深感惭愧。这一比较发人深省,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而且对揭露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状况及其不合理性起到了很好的作 文学分享 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用,从而更加强了这首诗的思想深度。 这首诗层次清晰,语言通俗

文档评论(0)

132****04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