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构图格式 藻头 纹饰不论等级高低必须用旋子,其余部分则可视等级高低而加以变化。 箍头 为正方形,设箍头线,其内用盒子,上绘图案。 枋心 为大额枋的1/3,其内纹饰从高到低的层次为:龙纹→龙凤纹→凤纹→锦纹→夔龙纹→卷草纹→花卉,最低等级则只画一黑杠压心,称为“一统天下”。 旋子 可分为8种:勾丝绕、喜相逢、一整二破、一整二破加一路、一整二破加金道冠、一整二破加二路、一整二破加勾丝绕、一整二破加喜相逢。以一整二破为基础,枋长则加一路、加二路,枋短则勾丝绕或喜相逢。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是清殿式彩画中用于住宅、园林中的一种彩画。 源于江南苏州一带,传至北方,进入宫殿成为官式彩画的一个重要品种。 清代苏式彩画大体分为两个阶段:早中期官式苏式彩画、晚期苏式彩画。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早中期官式苏式彩画: 构图上大体分三种: 枋心式 与旋子彩画相似,藻头作了变化,换上了锦纹团花、卡子一类图案,枋心绘龙纹、凤纹、西 蕃莲纹。 包袱式 藻头部分与枋心式相同。包袱内多绘“寿山福海”一类的吉祥图案。 海墁式 只保留箍头,枋心、包袱、藻头一律不画,使其成为一个开阔的画面。 特点: 生活气息少,不够灵活,完全为工整、严肃的殿式画。 晚期苏式彩画: 构图类别:枋心式、包袱式、海墁式。 包袱式的枋心早期图案为主演化为以写生画为主,写生画包括故事情节的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枋心式与包袱式一致,海墁式变化不大。 三个等级:高级做法——金琢墨苏式彩画 中级做法——金线苏式彩画 低级做法——黄线苏式彩画 用途:苏式彩画多用于园林、住宅的房堂、亭榭、门廊等。 特点:构图设色富有变化,色调以蓝绿色为基调,清雅活泼, 应用广泛。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构图格式 枋心 、包袱 、箍头 、藻头 枋心的形式: 清式苏式彩画卡子 清式苏式彩画卡子 狭长枋心——用于内檐梁架。 包袱枋心——把檐檩、檐垫板、檐枋连成一体。 包袱 边缘用烟云。 箍头 用万字纹或回纹将檐檩、檐垫板、檐枋连成一体。 藻头 中画卡子: 绿底画软卡子——檩 蓝底画硬卡子——枋 红底画软卡子——垫板 殿式彩画与苏式彩画的不同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雕刻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在木、石、骨、金属上刻镂。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说者言,初开金银铜锡之器,朱漆雕刻之饰烂然。”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雕刻百工,鑪捶万物。”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樊川集》:“予旧藏杜牧之 《樊川集》二十卷,后见 徐建庵 所藏 宋 版本,雕刻最精。” 2. 指雕刻品。 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园中菜花悉成荷华,仍各有一佛坐於花中,形如雕刻。” 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十三日》:“街头充塞着洋货,纯粹的 印度 货以手工品为多,象牙雕刻,沉香匣,漆花皮箧,触目皆是。” 朱自清《欧游杂记·威尼斯》:“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 3. 喻刻意修饰文辞。 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 金元好问《秦略》:“诗尚雕刻,而不欲见斧凿痕。”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李梦阳诗序》:“ 空同 五言古,宗法 陈思康乐,然过於雕刻,未极自然。” 4. 犹砥砺。《清史稿·礼志一》:“纵其间淳浇世殊,要莫不弘亮天功,雕刻人理,随时以树之范。”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2.枋 横架在柱头上连贯两柱的横木,称为枋。 中国传统建筑的枋以其位置之不同分为四种: 在檐柱上的称为额枋。 在金柱上的称为老檐枋。 在五架梁上的称为上金枋。 在脊瓜柱上的称为脊枋。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3.斗拱 斗栱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是在柱子上部、屋檐之下用若干方形小斗和若干弓形拱层纵横穿插的组合构建。斗栱既有结构上的作用,用以承托伸出的屋檐,将屋顶的重量直接或间接转移到木柱上;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斗栱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徽。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演变 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 ,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

文档评论(0)

rabbitc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603701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