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冷敷技术.doc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冷敷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冷敷技术 中药冷敷技术是将按一定处方配伍的中草药洗剂、散剂、酊剂冷敷于患处的治疗方法。该技术可使中药透皮吸收后发挥药效,同时,应用低于皮温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而达到降温、止痛、止血、消肿,减轻炎性渗出的作用。适用于外伤、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的初期,衄血,蛰伤,也适用于感染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以及高热、中暑等病人。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中药湿冷敷 将中草药放在砂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去渣冷却后,放冰箱冷藏室保存,用时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毛巾,浸取药液,微挤压至不滴水时为度,外敷患处,并及时更换,以保持患处的纱布层或毛巾保持8~15℃的低温。 (二)中药冰敷 1.将中草药进行粉碎,混合均匀制成外用散剂备用。使用时用凉开水将中药散剂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厚度0.5cm~1cm,面积大于病变部位,其上覆盖3~5层纱布,再用冷敷袋敷于纱布上以保持低温。其温度控制在-3℃~-4℃,一次冰敷时间30分钟左右。 2.冰敷袋的制作 (1)盐水冰袋:选用一次性输液袋(100、250、500毫升等规格),灌装20%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2~4小时,取出后外观成霜状液体或冰水混合物,即可应用。该方法操作简单,冷冻后成霜状液体或冰水混合物,表面软硬适度,与患肢接触面积增大,患者舒适度增加。 (2)简易乙醇冰袋:选用规格为2000毫升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先用剪刀剪去输液袋活塞远端,保留活塞,再用注射器向袋内注入50%乙醇约1000~1500毫升,排尽空气,最后关闭活塞平放在冰箱里冷冻备用。该方法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冰箱冷冻室的常用温度为-6~-24℃,而50%乙醇的冰点是-30℃,故在冰箱内不会结成冰块,增加患者的舒适及安全;可重复使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3)医用彩色盐水冰袋:选择边缘圆钝的250毫升软包装液体袋,贴上标签纸,用圆柱笔注明“冰袋”;称取25g食盐添加自来水250毫升中,用搅拌棒搅拌使之完全溶解,成为10%盐水,滴入0.1毫升蓝墨水,使盐水呈淡蓝色,再用50毫升注射器抽取淡蓝色盐水注入软包装液体袋,最后将该软包装盐水袋置于5℃冰箱内预冷1小时(可使盐水冰粒体积减小),再置-20℃(或-18℃)冰箱内24小时后即成冰袋。成品呈淡蓝色冰霜状。该方法冰袋呈冰霜状,在融化过程中其形态为冰水混合物,冰袋松软,能充分接触体表面积,易于固定,避免了给患者造成不适和压伤,并且,标识明显、醒目,杜绝了差错隐患。 (4)芒硝冰袋:用芒硝10g加清水100毫升配制成10%芒硝溶液。根据患处大小分别采用3种规格的棉垫(大号为25cm×20cm×2cm,中号为20cm×15cm×2cm,小号为10cm×10cm×2cm)用50、30、20毫升芒硝水分别将大、中、小棉垫浸润,装入透水无纺布袋中(按棉垫规格制成,一面为透水层,另一面为隔水层),放置于-18℃冰箱中12小时,即成芒硝冰袋。取出后呈冰霜状,松软、可塑形。该方法制作成的冰袋低温持续时间长,放在室温18~24℃持续3小时温度仍在-5℃,与传统方法相比,冰袋松软能与体表接触充分,易于固定,患者感到舒适。 (三)中药酊剂凉涂法 将中草药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加入60%乙醇,密闭静置2周,过滤去渣,将澄清的中药液灌入喷雾瓶内,放冰箱冷藏室保存。使用时喷涂于病变部位,喷2~3层,面积大于病变部位,其上覆盖3~5层纱布,再用冷敷袋敷于纱布上以保持低温。其温度控制在-3℃~-4℃,一次冰敷时间30分钟左右。 (四)中药散剂冷敷法 将中草药粉碎,过筛,按《中国药典》第二版把固体粉末加工成最细粉,混合均匀后,放冰箱冷藏室保存。使用时揉于患处,面积1~2cm,之后用含有凉性物理介质的膏贴敷于患处,1小时后去除膏贴。 三、常见疾病的中药冷敷技术 (一)发热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中医认为发热分为实热与虚热两种,中医冷敷技术主要适用于实热证。实热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温热阳邪,“邪并于阳”而使“阳”亢盛;或虽感受阴寒之邪,但入里化热;内伤或因过食辛辣温热之品,或因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或脏腑气机过旺等,使体内阳热之气过盛,阴液未能御制阳热之邪,临床表现出热象及燥动之象。西医多见于感染性发热。 外感实热 【治则治法】清热解表。 【操作步骤】应用中药湿冷敷法。将中药加入1500~2000ml水煎煮约10~15分钟,过滤去渣放冰箱冷藏后,用时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毛巾,浸取药液,微挤压至不滴水时为度,外敷治疗部位,并及时更换,以保持患处的纱布层或毛巾保持8~15℃的低温,直至退热。 【组方】金银花、荆芥各20g,板蓝根30g,薄荷15g,柴胡、紫苏叶、防风各10g等。 部位:大椎、风池、曲池等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