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罐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药罐技术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药罐技术是以中药浸煮的竹罐或玻璃罐内放入一定量的药液吸拔于相应的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竹罐、玻璃罐等。
(二)药罐的操作方法
1.煮罐法
此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分钟,用镊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所用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
适应症:风湿痹痛、扭挫伤、失眠、痛经等。
特别提示:拔罐时要根据病症及所拔部位、范围大小选择不同的发泡药和竹罐,操作要迅速、准确;药罐取出时,要甩净水珠,以免烫伤皮肤;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后再起罐,以防药液漏出。
2.储药罐法
此法一般使用玻璃罐。将罐中放入一定量(一般为罐容积的1/3~2/3)的药液(温度保持在45℃左右),用闪火法,一手拿罐,另一手持点燃的乙醇棉迅速入罐转一圈,迅速将罐扣在选定部位。
适应症:风湿痹痛、扭挫伤、失眠、痛经等。
特别提示:拔罐时要根据病症及所拔部位、范围大小选择不同的药物和玻璃罐,操作要迅速、准确;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后再起罐,以防药液漏出。
(四)起罐方法
起罐时,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后再起罐。
二、常见疾病的药罐疗法
(一)腰痛病(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主要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劳累或气候变化时加重,休息后减轻。长期积累性损伤、急性损伤后治疗不彻底、先天性畸形或风寒湿邪侵袭,均可妨碍局部经脉气血运行而导致本病。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操作步骤】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经穴为主。采用煮罐法或储药罐法。
【取穴】大肠俞、腰眼、肾俞、阿是穴。
(二)不寐(睡眠障碍)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见入睡困难,或见睡眠不实而易醒,或见早醒,甚则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多因情志不遂或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心火独炽;或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疗法适用于虚证为主的不寐。
【治则治法】养心安神。
【操作步骤】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采用煮罐法或储药罐法。
【取穴】大椎、神道、心腧、脾俞。
(三)痛经(原发性痛经)
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前、后发生在下腹部的疼痛及不适,以致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的病症。多由情志不调,气滞血瘀;或外感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胞宫失养所致。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通经活血止痛。
【操作步骤】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穴,腰骶部督脉、膀胱经穴。采用煮罐法或储药罐法。
【取穴】关元、水道、归来、大赫、腰阳关、腰俞、次髎。
三、禁忌症
1.精神过于紧张、醉酒、过饥、过饱、过劳、抽搐不合作者。
2.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过敏、活动性肺结核、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全身高度浮肿者及恶性肿瘤患者。
3.有出血性疾病者。
4.妊娠妇女腹部,腰骶部及五官部位、前后二阴等,面部及儿童禁用重手法。
5.局部有疝疾病(如脐疝、腹壁疝、腹股沟疝等)、静脉曲张、癌肿等。
四、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
2.拔罐时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拔罐的吸附力度应视病情而定,身体强壮者力量可稍大,年老体弱及儿童力量应小。
3.拔罐和留罐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如有不适感应立即取罐;严重者可让患者平卧,保暖并饮热水或糖水,还可揉内关、合谷、太阳、足三里等穴。
4.注意勿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水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5.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高热抽搐者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鍉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doc
- 针刀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针刀技术.doc
- 石膏固定技术诊疗指南.doc
-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关节调整推拿技术.doc
- 麦粒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麦粒灸技术.doc
-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皮部经筋推拿技术.doc
- 刃针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刃针技术.doc
- 五禽戏操作技术及辨证施功.doc
- 醒脑开窍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doc
- 水针刀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水针刀技术.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